主科、副科的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都得改变--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主科、副科的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都得改变

郑渝川

2012年12月11日13:43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郑渝川 资深网民

课程被主科挤占,期中考被取消,会考蒙混过……这就是广州不少初中学校历史、地理、生物等三门学科受到冷落的现状。对此,许多教师表示不满,更有专家指出,部分初中“史地生”教育缺失,将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缺陷,因此建议将“史地生”成绩作为各类高中入学的准入门槛。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心情很矛盾。当年我上初中时,“史地生”是不纳入中考的,偏偏“语数外”的主科成绩,我不咋地,倒是三门副科成绩最好,班级第一,年级第一,还曾参加省级地理知识竞赛,拿了个奖。

所以在当时,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那几门主科统统取消掉,改为中考只考三门副科。当然,无论主科还是副科,都有其重要性。那么,能不能如专家所建议的那样,把“史地生”也纳入必考范畴,从而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功能,使得学生们不敢不重视副科呢?我的看法是:当然不行。

如今,仅有的几门主科,已经造成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小学生极其沉重的学业压力及应试压力了,别说增加考试科目,就是稍稍扩展主科任意一科的考试考查范围,都会转化为多次枯燥无趣的考试训练,让绷紧的“弹簧”受到更大的拉力。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史地生”因为是副科,所以不被重视,这样会让学生综合素质受到影响。这个逻辑显然是错误的,综合素质难道是背历史年代表、季风图,和生物纲目就能提升的?历史学、生物学、地理学的确有关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但在现有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下,这三个科目变成了对零散知识的考核和测试,跟素质已经脱节,顶多可作为知识储备,便于日后参加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回忆起来,我上初中那会儿对“史地生”的兴趣,也并非三门课的教材。

同样,之所以几门主科让人丧失对语文、英语、数学的兴趣,也是因为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所决定的。这种情况不变,让主科扩军,就等于进一步挤压学生的时间空间,把更多的学生训练为麻木的考试机器,这显然是不可行的。要让学习真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办法只有一种,就是主科、副科的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都得以改变。但这样的老生常谈,真不知还会被翻来覆去说多少遍。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林露)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