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用闪光的文本点亮孩子心灵
课程内容永远大于教学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教育原理。相对于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应该放在第二位。这也是为什么学者、公众对语文教材特别挑剔的一个原因。食材本身不够新鲜,营养不够丰富,甚至是腐烂的,你烹饪手艺再高妙,也是白辛苦。我们应该无限相信孩子的学习潜能,让他们有机会和真正的经典相遇。经典的文本能够成为经典,被淘洗出来,是因为它有着不能被掩盖的光泽。课堂上有闪闪发光的文本,孩子的心灵就容易被点亮。
儿童的文学教育不是儿童文学的教育,但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核心毫无疑问应该是儿童文学的阅读。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更多适合儿童的文学内容,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文本、世界优秀的文学文本,让孩子接受营养更丰富的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的文本从哪里来?首先应该教好教材中的文学文本,其次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读本和文学教材,再其次,选择经典的图画书、儿童文学作品和符合儿童的更广泛的人文读物。
最近我们编写了一套文学教材《我的母语课》。十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儿童本位的母语教育,寻求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希望把文学带给儿童,用文学滋养童年,让文学点亮生命。
仅仅有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我们试图给教师提供一套切实可用的文学教材。在这套教材中,我们首先试图以儿童的文学教育为主轴,将语言文字的学习、语言文学的熏陶、语言文化的传承、语言哲学(或者说价值观教育)等几个层面的教育融为一体。其次我们以儿童的精神发展为“经”,以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来安排选文。可以说,在《我的母语课》里,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力求选择适宜的文本,选择合适的序列来体现。上学、森林、四季、童年游戏、老师、猫和狗、书、体育、土地和河流,甚至“文革”、战争、幸福也都进入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内容。同时,从童谣童诗到民间故事、动物故事、历史故事、童话、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演讲……几乎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文体,我们都设置了单元来呈现。在每个单元的助读系统中,还特地设置了“文学聚焦”专栏,并通过点子库、微型写作课等形式,帮助孩子消化、内化和转化这些文学体验。另外,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些作家专题单元和整本书阅读单元。
现在出版资源非常丰富,使老师们选择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学文本给儿童阅读成为可能。教师中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实践,薛瑞萍、蒋军晶、岳乃红、周益民、周其星、常丽华、韩兴娥等老师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的文学教育并不等于小学语文教学,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忽视儿童生命体验、把母语教育下降为单纯的工具化训练的学科体系,应该以儿童的文学教育为主轴,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的训练和更丰富的母语文化实践。
如果语文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分析和无休止的练习,如果孩子们可以享受有光的文学课堂,那么他们将来必将拥有一份温暖而光明的记忆。当文学成为儿童生命成长中的重要养料,今天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精神清明、情感丰富、有独立理性、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