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的《意见》非常及时,确实起到了纠偏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农村学生辍学原因这样的角度来认识这个文件:调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学生辍学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学生辍学主要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目前,学校离家远成为了一个重要原因。
撤点并校确实起到了资源整合的效果,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但是,课程门类齐全了,教学质量是否就提高了?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教育资源集中了,教学质量就提升了那么简单。撤点并校之后,政府的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
《意见》正视了许多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但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需要通盘考虑,不能简单地走回头路,将原来撤掉的学校和网点简单恢复。要将恢复学校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当前,科技部门在进行农村的科技下乡,文化部门在农村建立文化站,还有部门在进行农村党员培训等。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整合的文化教育机构,白天承载孩子上学受教育的功能,晚上或者寒暑假及周末承载文化活动、党员培训等功能。在调研中,我们就曾经看到,有的地区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了一个“文化大院”,这个文化大院承载了村委会、村史博物馆、农民夜校等多种功能,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高地”,各部门统筹协作,由县政府承担资源整合的具体职能。
下一步,除了继续做好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之外,还要着重考虑共享机制的建立,比如固定的教育设施、场馆设备要建立共享机制,充分使用。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保证措施,保证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要吸引更多的农村教师安于、乐于工作在农村教育战线,不是简单地长一级工资的问题,而是要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配套措施,让教师们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 赵婀娜整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