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农村学校从现实和长远出发,更应优化结构,调整布局,适度集中办学,加速改革发展”。虽然相关政策中,有“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对农村学校适当合并”等要求,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中,“选择性施政”,片面追求教育效益,盲目撤并学校,以达到降低教育成本的目的。
2008年之后,许多地方撤点并校的动机逐渐复杂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有些地方明确通过撤并学校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通过“学校进城”迫使学生进城;有的地方还总结出“小带大、大带小”、“以校扩城”的经验,大建“教育园区”和“教育城”,将教育当成拉动城市化的工具和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利益群体——农民恰恰缺位,他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学校撤并带来的问题,如今逐一显现:农村孩子上学路途远,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加重,低龄寄宿大幅增加,生活设施缺少,学生营养状况堪忧。
与此同时,辍学率开始回升。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近四年来,全国小学的辍学率从5.99‰上升至8.8‰。
撤点并校的负面效应,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2年9月,发布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学校撤并。
(责任编辑:许博、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