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行把他们带进一家面馆,给了一人一大碗热面。交谈中,孩子自称是毕节市大方县人,父母离婚,父亲出去打工,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整天放牛,没吃的没用的,父母也不给钱。
15岁起离家流浪、备尝人世艰辛的郝行,在28日的凌晨1点,送两个孩子“回家”。那是毕节南关桥附近的街道上一处与变压器箱相连的封闭“小屋”,不足两平方米,一床破旧的被褥下曾挤过6个流浪小孩。其中之一,正是陶元伍的儿子陶冲。
“前几天太冷,几个小孩子用捡到的汽油烧火烤,陶冲的脸和腿都被烧伤。”郝行指着他当晚拍下的照片,回忆说,他当时掏出20元钱,让陶冲买点药。陶冲回答:不用买药了,腿坏了,这两天出不去了,要不了钱,这钱留着吃饭。
此后的十多天里,郝行几乎每天都去“小屋”,嘱咐孩子们“饿了不要去偷”。某一个晚上,腿被烧伤的陶冲独自睡在“小屋”里,对郝行说:小伙伴们嫌 “小屋”太小,要让给“病人”,就去城里的电视塔下睡觉了。
以前,他们还睡过商场的地下通道,后来被捡废品的大人抢走了地盘。“我现在小,过几年就可以出去打工了,我也想读书,但是家里没人管我,我就不读了。”陶冲说。
救助
郝行下决心像当年自己遇到的“善人”一样,救助这些孩子,直到他们成年。他把自己每天去“小屋”看孩子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呼吁人们帮助他建立一个“流浪儿童之家”,他甚至说通了毕节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减半收取学费,让这些孩子读书。
“小一点的孩子上学,大一点的我带着,教他们手艺。”爱心终于得到了回应,郝行的举动不但触动了当地不少网民,还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当地一家报纸连续发出四篇系列报道,陶冲等6名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引发了空前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