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家长眼中的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一位学生家长眼中的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2】

梁敬芝

2012年11月15日11:15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我沸腾我幸福

我已上初三的儿子,去年曾因手伤感染后几次清创治疗,疼痛让他常常声嘶力竭。于是产生了经常性的母子拉锯对话:

我说:“儿子,每天治手都出那么多血,体力消耗太大,不上学了,好好休息一下。”

儿子答:“不行,我要上学!而且我特想上数学课,不能落下。”

我又建议:“那每天只上期末考试需要的主课。”

儿子严肃:“不行,不行!我最喜欢的品德、心理和历史课,不能放弃!”

儿子皱眉:“我的手要是好了,可以天天去赛跑、打篮球。那就太幸福了!”

每次,离开医院车至校门,他都一扫愁眉苦脸,欢天喜地扑进校园,只给我们一个匆匆而挺拔的背影,默默告知:不必担心!

十几天下来,医生和父母都很吃惊:以高考年年出状元著称也因之饱受争议的人大附中,怎会对贪玩的孩子有偌大的魔力,甚至超过了麻醉师缓解疼痛的力量?

想起儿子在一个三天的小假期说过的一句话:“真想马上回到我温暖的人大附中!”,也想起刚入初二后一次对话:

儿子表态:“妈妈,你们不要给我转国际学校了。我哪里也不去。”

我诧异:“为什么?”

儿子:“人大附中最好。”

我:"哪儿最好?"

儿子:“食堂!应有尽有;图书馆,中午可以去看书。”

我:“看你那出息!国际学校的食堂只会更好。”

儿子:“还有,附中环境好。”

我:“环境是指花草树木吗?你没有见过美国的学校,那才叫好看!”

儿子:“环境也不是只说的花草。没有哪块土地上的学生能像人大附中的同学一样素质高、没有坏习惯。”

我:“你没有调查过其他学校,不好说人家不好!我想告诉你,对一辈子来说,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爸爸妈妈希望你幸福,如果学习压力太大而不快乐,一定告诉我们。”

儿子:“我觉得在附中幸福得都有点过头了!我们二班老师从来不骂人,学生没有一个不好的。我初中不想转到国际学校,高中也不去。”

作为一个母亲,对于人大附中,我始终在审视,其间曾经信任,也曾经怀疑。如果说两年前我把儿子送到人大附中时不乏悲壮,是因为自己深知应试教育之苦,却又把儿子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那么,现在看,她以令人叹服的魔力征服了我的儿子,并激起他眼神中无以伦比的自信光芒。

一幕幕往事涌至脑海,我串起一个孩子在附中酣畅淋漓的沸腾:应试科目的学习和测试,使他懂得了辛苦有报的快乐;生物课上形式多样的教授,使他解开了生命来源的秘密;品德课上人权、自由的理念,让他领略生命、个体和价值的珍贵,一部《我有一个梦想》的英文演说让他心潮澎湃;而被班主任鼓励下补缺参加的长跑比赛,竟然成为儿子迷恋长跑运动的起点;参加"武林外传课本剧"的生动表演,让他对自己的演出才气佩服不已;对周围人和物的热爱与尽力,也让他第一批摘掉红领巾、迈入了团员的行列,并在初一结束时被评为优秀团员,初二结束时评为优秀班干部。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烫金的附中校训赫然印在附中的大门口,也同时刻进了孩子的心里。对这片并不特殊广大的热土,孩子有着宗教般的相信,相信自己的人大附中及其领跑人刘彭芝校长,能带着他们走向生意盎然的远方。

我的儿子,只是我观察和审视人大附中的一个最普通的个体。有资料显示,人大附中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有绝对的实力在世界级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还有令人折服的升学成绩使其成为一流名校的主要生源校,更有令人震撼的文艺、体育表演让海外观众惊呼为“来自中国的原子弹”……两千年前孔子曾倡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今我身边的一批批学童,正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召唤下,一步一步实现着古今一致的成才目标。

还有什么,比让孩子倍感幸福的教育更能撑起一个家庭、国家的幸福体系?

(责任编辑:熊旭、林露)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