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公务员考试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

智商超过120才能做出的国考行测真题

2013年10月28日10:07        手机看新闻

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010-国考-61】

1.【答案】C。解析:第一行图形中,第一列的圆圈依次减少一个;第二行图形中,第二列的圆圈依次减少一个;第三行图形中,第三列的圆圈依次减少一个,则可排除B、D。此外,黑点的变化规律是:从整体上来看,黑点依次移动两个圆圈的位置,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循环,应选择C。

【选题原因】难,堪称最繁琐的图推题,需要同时考虑小图形数量和位置的变化问题。黑色圆点的位置移动规律需要仔细推敲。

2.( ) 对于 感时花溅泪 相当于 高兴 对于 ( )【2013-国考-105】

A.伤心,含情杏花喜 B.哀伤,一日看尽长安花

C.多情,化作春泥更护花 D.憔悴,人比黄花瘦

2.【答案】B。解析:感时花溅泪表达了哀伤的情绪,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了高兴的情绪。A项“含情杏花喜”出自温庭筠的《汉皇迎春词》,描写的是宫廷迎春的情景,并未有抒情的色彩。

【选题原因】难,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含情杏花喜”和“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的理解,考生很容易将“花溅泪”和伤心;“杏花喜”和高兴联系起来,错将答案选为A。而“含情杏花喜”出自温庭筠的《汉皇迎春词》,描写的是宫廷迎春的情景,并未有抒情的色彩。“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孟郊的《登科后》,表达诗人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感时花溅泪”以花拟人,意思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表达了作者无比哀伤的情感。所以综合来讲,感时花溅泪表达了哀伤的情绪,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了高兴的情绪。

3.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2008-国考-67】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天然孳息的是:

A.送给他人的猫崽 B.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

C.牛被宰杀后发现的牛黄 D.公园里的柿子树所结的果实

3.【答案】D。解析:天然孳息的定义要点是:①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②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A项的猫崽、B项的羊毛都是按自然生长规律产生的,且已经与原物分离,符合定义;C项牛黄是牛生病时自然生成的胆结石,也符合定义;D项柿子树上结的果实还未与原物分离,仍是原物的一部分,不属于天然孳息。故答案选D。

【选题原因】难,本题难点在于对A项中猫崽是否符合定义的判断。孳息的原意是指:繁殖生息。孳息与原物是产出关系,猫崽是在母体内孕育生成的,且与母体通过脐带相连,故而A项的猫崽是属于天然孳息。类似的例子还有母鸡生的蛋、牲畜下的幼崽,果树长出的果子等。D项中,柿子是否与柿子树分离不能确定,当D项里的果实还长在树上,则不属于天然孳息;若D项中的果实已经被摘下,则属于天然孳息。综合来看,排除干扰项A,只有D项是最优选项。

4.电子反对抗是指防止敌方或己方的电子对抗措施影响己方的设备和人员作战效能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防护己方的战争力不遭受其损害,主要措施包含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抗反辐射摧毁、抗定向能致盲和抗计算机病毒传染。【2013-国考-93】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涉及电子反对抗的是:

A.军事演习前,演习指挥中心提前对使用的电脑进行病毒查杀

B.发射车向敌方发射反辐射导弹,关闭己方电子设备以免误击

C.军舰在冲突海域降低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并设置反辐射诱饵

D.为对抗敌方电子干扰,指挥部决定重要指令用固定电话下达

4.【答案】D。解析:电子反对抗的主要措施包含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抗反辐射摧毁、抗定向能致盲和抗计算机病毒传染。A项属于抗计算机病毒传染,B项关闭己方电子设备以免误击属于抗反辐射摧毁,C项降低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属于电子反侦察,D项用固定电话下达命令,未使用电子手段,不属于电子反对抗。故答案选D。

【选题原因】难,本题难点在于理解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

电话的通话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将两部电话机用一对线路连接起来。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激励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作用于送话器上,使之产生电流,称为话音电流。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而受话器作用与送话器刚好相反--把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至人的耳朵中。因此D项中使用固定电话下达命令并未利用电子手段,故而D项不涉及电子反对抗。

5.S市规定,适龄儿童须接种麻疹疫苗,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下图表示1990年至2010年间S市儿童数量的一些统计。其中M表示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N表示新生儿总数,P表示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2011-国考-119】

下面哪一项最能解释2000年至2010年间S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降程度的不同?

A.2000年至2010年间,约有20%的父母没有按照S市的规定让他们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B.2000年至2010年间,有部分在S市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没有在S市入学

C.2000年至2010年间,S市新生儿总数下降,因此入学儿童总数和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也随之下降

D.2000年至2010年间,每年都有不在S市出生但已接种了麻疹疫苗的儿童在S市入学

5.【答案】D。解析:解释型题目。由图可知题干要求解释的现象是:在S市入学的儿童数量的下降速度慢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数量的下降速度。

A项无法得知未接受麻疹疫苗的儿童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且20%的下降比例与曲线变化不符,故错误;B项产生的结果与题干要解释的现象相反;C项不能解释两者下降速度的不同;D项说明入学儿童数量下降慢是因为其他城市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在S市入学,则合理地解释了题干现象,并与图中其他条件相符合。故答案选D。

【选题原因】难,本题的难点在于出现了图形,需要对图形进行分析,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出答案。这就需要考生们具有图形分析能力,希望广大考生以后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综合提高。

6.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地“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2009-国考-99】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反驳上述推理?

A.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

B.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C.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

D.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

6.【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通过比较恐龙的腿部、骨组织构造、肺部结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比例与温血哺乳动物相似而得到恐龙是温血动物的结论。

要驳斥上述推理,可以通过反驳其论据来反驳,A、C、D三项分别从骨组织构造、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比例、肺部结构反驳了题干中的论据,也就削弱了题干中的推理。要从腿部直立方面反驳说说结论,需要说明冷血动物也有可能是直立的,而B项只是说明有些温血动物并不是直立的,不能削弱题干推理。故答案选B。

【选题原因】难,本题难点在于题干本身文字较长,涉及专业名词多,不易于考生理解,弄不清推理关系。所以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分句、抓重点帮助理解题干,最终完全掌握。

7.生态演替是指在同一地段上生物群落有规律的更替过程,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在过去从未有过植被,或者原来有过植被但被彻底破坏,原有植被下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发生次生演替的生物群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2013-国考-92】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是:

A.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植物种子洒向森林

B.某岛屿火山爆发之后,火山岩浆覆盖整座岛屿

C.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演化成为了稀疏的草原

D.水坝建成后下游湖泊干涸,沿湖植被大多枯死

7.【答案】D。解析:次生演替的定义要点为:①植被已破坏;②保持着土壤和植被繁殖体;③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A项植被未被破坏,不符合①;B项火山岩浆覆盖后土壤已被破坏,不符合②;C项因反复砍伐而由森林演化成为草原,不符合③;D项只是植被枯死,土壤并没有被破坏,仍可能导致次生演替。故答案选D。

【选题原因】有争议,C和D项存在争议。C项中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演化成为了稀疏的草原。虽然森林遭到反复砍伐,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所以可能导致次生演替。D项植被枯死,土壤未被破坏,也可能导致次生演替。且本题的问法是选出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选项,C和D都可能导致次生演替。

8.碳纳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行车和球拍等产品生产中。但是近日研究发现,长期从事生产碳纳米管工作或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有可能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2012-国考-115】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发现?

A.研究表明,容易引发癌症的是一些较长的碳纳米管,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更容易卡在肺部或腹部细胞间的空腔中

B.在使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皮肤细胞进行实验时显示,碳纳米管可以进入细胞内部,降低细胞自身的免疫能力

C.动物实验显示,如果碳纳米管大量进入实验鼠的腹部,约有10%的实验鼠会在一年内出现腹腔炎症

D.石棉是国际癌症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质,而碳纳米管在化学分子结构上和石棉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8.【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研究发现为:长期从事生产碳纳米管工作或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有可能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

A项指出较长的碳纳米管材料容易引发致癌,所以长期从事碳纳米管工作的工人就有可能吸入这种材料致癌,因此支持了题干的研究发现;B项降低自身细胞免疫能力,与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有所不同,不能支持题干论证;C项腹腔炎症也不能等同于致癌,因此也不能支持题干发现;D项两者相似的化学分子结构不一定与致癌有关,不能说明碳纳米管能够致癌。因此答案选A。

【选题原因】有争议,认为此题是需要在碳纳米管和癌症之间搭桥, A项没有建立联系,故不选。而应选D。从题目本身出发,题目说的是“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A答案在肺部或腹部则说明已吸入,符合题干论述;而D选项未体现“吸入”,同时化学分子结构上相似就一定致癌吗?因而对比之下,A选项更能说明问题。

来源 中公教育

(责编:潘金洁琼(实习生)、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