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法干警文化综合重要考点:科举制--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公务员考试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

2013年政法干警文化综合重要考点:科举制

2013年07月11日16:54        手机看新闻

政法干警考试专科层次要考文化综合科目,包含历史、地里和政治知识,涉及知识点比较大,考生们一定要广泛涉猎,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以考过的一道历史真题为切入点进行全面分析。

一、真题回顾: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形成于( )。

A.西汉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B。中公解析:隋文帝时,废除了魏晋以来选官上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对此知识点进行拓展性分析,有助于广大考生全面了解在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部分对中国历史中的科举制的考查。

二、考点分析:科举制

1.概述

科举制是隋朝开创唐时完善直到晚清以才学为准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2.发展历程

(1)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逐渐形成。

(2)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考试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开元时确立高官主持考试定制,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并设集贤书院,科举制度得到继承与完善。

(3)北宋明确殿试定制,严格科考程序,减少考试科目,实行糊名方法,增加录取名额;王安石变法中废除明经诸科,重视经义、时务、律令和断案,整顿太学,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4)明朝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但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走向反面。

3.历史意义

科举制是门阀衰落和庶族兴起的产物,是封建荐才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利于人才辈出,是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同时,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三、实战演练:

科举制具有的特点是( )。

①采用分科考试 ②由士族控制

③不受门第限制 ④与九品中正制大同小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中公解析: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剥夺了士族地主的垄断官职的政治特权,故②错误。科举制是在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实施起来的,故④错误。

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中国古代史的考查,不局限于单一朝代的知识考查,更多的是对多个朝代中一些具有前后继承关系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考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有全局观,从整体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要注意总结,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来源:中公教育

(责编:实习生郑涵予、林露)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