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他把《古代汉语》上成了学生的秒杀课

2016年09月02日08:40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他把《古代汉语》上成了学生的秒杀课

图片作者:万姗姗   图片说明: 吕志峰在为学生上课

  

在日前结束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沪上两位青年教师获得了一等奖,其中一位就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吕志峰,他也是上海唯一获奖的文科类教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这是大赛评委对他授课的评价。在学生们看来:“萌萌的峰哥把这门中文系最难上的课上成了我们要秒杀的课,上他的课不仅是在上古代汉语课,更是在上历史课、上古代汉语方法论的课。”

专业基础课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吕志峰主要教中文系大二学生 《古代汉语》和面向师范生的通识必修课《中国文化专题》,在他看来,古代汉语这门有年代感的课程是一门工具课,牵涉到的训诂学、文字学、古文典籍选等都很枯燥。但是即便是这样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可以讲求学术性,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和自主思考的习惯。

要让这些进入大学没多久、刚刚学过现代汉语的学生对枯燥的古代汉语有兴趣,吕志峰费尽了心思,不仅要熟悉所有古文字的来龙去脉,还得“画”得一手好象形字。

本科生史志航说,上完吕老师的课,对现代文字的来历特别感兴趣,现在只要看到那些“疑似”有渊源的字,都会去查古文字典,甚至还会泡图书馆翻资料。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吕志峰给他们讲古文字的演变,讲到现代的“暮”究竟是如何从“莫”演变而来,在黑板上画上四个象形字的草,再在中间画上一个太阳,这就是最早的“暮”———太阳落到草堆里了,所以是傍晚。后来一度古人用这个字用得少了,这个字就派上了别的用场———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莫”的意思,结果不得不再造一个“暮”来顶上原先的字。

吕志峰在“六书”一课中常举“页”这个古老的汉字,因为很少人知道它是象形字。“其实,古文中的‘页’就是一个人顶着大头盘腿而坐。”吕志峰说,因此“额、题、领”等形声字都与头相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此次比赛,他抽到的文章是《左传》中的经典文章《郑伯克段于鄢》。课件上,他不仅搜寻郑国和当时邻国的地图,还手工标注上了当时庄公和共叔段的战争的路线图。从这篇中学里就有的古文讲到姓与氏的区别、古代的宗法制度,以及最新的古文考证的成果“寤生”的四类不同的含义。听完吕志峰这20分钟的课,评委的评价是:不仅从古代典籍讲到了古代寓言文字,还讲述了其中古代汉语的学术史,包括相关的各种相左的学术观点。不仅知道了他为什么更倾向于某一种观点,也感受到了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身处重视教学团队,潜心教学并不孤单

在吕志峰看来,身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这样一个重视教学的团队,怎么可能不潜心上课呢? 他说:“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系似乎有一种传承,那就是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当我进入中文系时,不论多大牌的教授都每年给本科

生上课。在我们这里,潜心给本科生上好课并不是一件孤单的事。”

中文系里,有想方设法布置“变态”作业,让学生突破自己心理局限而对中文产生兴趣的知名教授周宏———他的“变态”作业在网上都由学生整理成集;有每次上课全情投入但从不愿参加职称评审的周圣伟———也是学校唯一一位以副教授退休又被返聘回讲台的教师;也有看到了新媒体的表情包流行,会为文字学研究开拓一条新路的青年教师徐默凡……每年中文系都有三四名老师在全校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教师”中获得高票。吕志峰说:“正是因为有这些全情投入教学的老师,才会使得我们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教材上有的内容你都不要讲。这样的轮回,又推动着老师更加投入。”

吕志峰上周刚刚去旁听过周圣伟老师讲的《诗词与人生》课。周圣伟从来不愿意参加职称评审,他觉得自己的研究只需要在讲台上让学生分享,能够让学生受益就可以了。“很难想象,在他的课上,我这样一个大男人都有感动得想落泪的感觉。”吕志峰说。周圣伟不仅是对古诗词和史学的典故都信手拈来,讲到动情之处甚至会模仿小姑娘提着鞋子偷跑,惟妙惟肖,全情投入。

吕志峰说:“真正的好老师,是那种让学生上过自己的课后,会觉得这才是大学课堂的人。我身边人人都在这样做,才会让我有更多的动力潜心教学。”(姜澎)

(责编:洪芳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