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龍行龘龘,生肖文化添彩寒假生活

2024年02月06日08:1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龍行龘龘,生肖文化添彩寒假生活

隨著整齊洪亮的一聲“龍行龘龘”,十二生肖“鬧新春”正式開始!戴著生肖頭飾的孩子們,來到一個個活動展位前,興致勃勃地瞧啊瞧。

“這個‘筆走龍蛇’,在圖畫上添一筆成為新物品,就可以通關啦,要不要試試?”老師剛說完,大家便爭先恐后地嘗試作答……

這是廣州市東薈花園小學“龍行龘龘,十二生肖鬧新春”學科融合游園活動中的一幕。各學科特點和新年“龍”元素被巧妙融入其中,學生們除了感受到新春將至的快樂以外,更學到了很多新鮮有趣的生肖知識。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號,在這個寒假成為不少中小學生假期作業、實踐活動的一個亮眼元素。“龍”元素如何為中小學生寒假增韻添彩?怎樣更好挖掘生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符號的育人資源,使之轉化為鮮活教材?

寒假作業,活用“龍”元素各顯“神通”

“傳說,龍是一種神異生物,是中華民族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征,各地關於它的傳說十分豐富。你看,普通類型的龍通常有兩個角,非標准類型的龍還有獨角,蛇身、四足、身上布滿鱗片。”新疆可克達拉市第一小學一(6)班學生張文丹向記者展示自己制作的一幅龍主題手抄報。

這個寒假,不少學生的作業多了“龍”元素。北京市密雲區濱河學校學生們的寒假任務可謂多種多樣:“龍飛九天”——讀中國傳統故事,學唱《龍的傳人》﹔“祥龍賀歲”——“小龍人”們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帶動家人一起鏟除小廣告、做垃圾分類桶前指導,走進社區福利院獻愛心﹔“龍行天下”——開展巡游最美中國活動,利用假期和家人一起爬長城,記錄山河之美﹔“寒假龍飛”——利用家裡的舊毛線、彩紙等廢舊物品畫龍,利用紙杯、水瓶制作龍工藝品,開學后在“游龍會”上展示……

相比而言,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第十五小學的作業“民俗味”更濃——舞龍燈,通過剪、卷、捆、扎、揉、編、畫等步驟將廢棄水桶、紙箱等制成“龍”燈﹔唱“龍”謠,從民間小調到流行音樂,從絲竹管弦到西洋樂器,選擇喜歡的方式,演繹一首含有“龍”的歌曲,抒發愛國情、報國志﹔做“龍”飾,3月1日開學當天,學校將舉行“瘋狂開學日”,學生要穿上最新潮的衣服,戴上別具一格的頭飾,奔向新學期。

一些學校的寒假任務單裡,還包括與龍相關的新型藝術衍生品。陝西西安市新城區太華路小學五(三)班學生們,在手抄報上分享了觀看電影《尋龍傳說》的感受:要像龍一樣團結、信任彼此,就會擁有無數朋友,更能擁有無限希望!

“龍是吉祥、變革、創新、力量的象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皆為龍之精神的體現。”雲南開遠市東城小學教師們為學生設計了包含“合理規劃自律龍”“心靈手巧傳承龍”“關心時事愛國龍”等分年級分層特色寒假作業。一位老師說:“這些任務,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龍年故事,搜集民俗活動資料,挖掘龍年由來、寓意、歷史與傳說,開拓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實踐活動,“生龍活虎”其樂無窮

參加面具填色和版畫印制手工活動,親手制作龍形象的彩色面具,印制龍年圖案版畫,還能在光影展區體驗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多彩世界……近日,北京市八一學校二(3)中隊的學生來到中華世紀壇,參觀了在此舉辦的“喜樂過龍年——文物裡的中國龍”展覽。展覽現場,傳統木雕、繪畫和皮影等民間文物記錄描繪的“龍”藝術品有200余件,各種各樣的龍形象文物讓大家目不暇接。

“通過這次參觀,他們不僅學到很多關於生肖龍的知識,更感受到中華文化吐納百代、歷久彌新的風骨神韻﹔孩子們不僅在愉快氛圍中感受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心靈也得到藝術熏陶。這次活動會在他們心中種下一粒種子,激發他們的自豪感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帶隊教師說。

1月16日,北京市房山區燕山職業學校一派生龍活虎。以“欣欣向‘龍’,快樂迎春”為主題的社會大課堂活動,給周邊多所學校的200余名學生帶來了“生肖文化盛宴”。小學組學生們做“龍行大運”紙工龍,手指靈巧地剪裁插折著五色紙,一條條彩龍“騰空飛躍”﹔中學組學生蒸“祥龍獻瑞”花饃,在美食制作中體悟匠心獨運。

“花饃在民間約有10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北方鄉間,逢年節都要蒸花饃,依不同歲時和用途有各種形式,如大饅頭、棗花、元寶人、元寶籃等。”郭秀燕、劉根蘭兩位面點老師告訴記者,“此次龍形花饃的設計融合生肖文化,結合揉、捏、壓、剪、擀、刻等傳統面食制作技法設計了龍的造型。每個人心中龍的形象不同,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技法制作自己心中的龍形花饃。”

“孩子們做得可歡呢,和面、醒發、捏造型,一雙雙小手沾滿了面粉。當熱騰騰的花饃出鍋,孩子們都舍不得吃,說要帶給家人。還有的學生感慨說,原來做飯這麼辛苦,以后再也不敢浪費糧食了!”郭秀燕表示,學校每年寒假大課堂都會以“生肖文化”為主題開展活動,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展開教學,為學生們講述生肖故事,引導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體驗濃濃的中國年氛圍和民俗。

“用最有儀式感、最溫暖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於學生心田,是設計這些活動的初衷。”燕山職業學校黨支部書記馬永鋒總結道。

創新方式,讓生肖文化化為育人資源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之九子,到底哪裡不同,這些不同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陝西西安高新區第十七小學組織的一場校園親子共讀活動中,學生們與父母一同在繪本故事裡尋找答案。

“老師先讓學生盲抽‘龍子’卡片,接著讓他們在繪本中找到抽中的‘龍子’,結合故事引導其思考:‘是否發現了自己的影子、怎樣界定犯錯、犯錯之后應該做什麼’等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該校教師表示,“在活動中,老師、家長不僅陪著孩子們一同閱讀,還幫助他們制作了活靈活現的手工龍。”

“生肖屬相被賦予十分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其文化意義源於古代圖騰文化或神話故事、傳說及風俗等,蘊含著智慧和對幸福人生的憧憬。生肖文化在歷史傳承中積澱了豐厚內涵和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珍貴資源和獨特標志,應成為對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郅庭瑾表示,學生寒假期間適逢新春,結合生肖文化設計育人活動恰逢其時。“將生肖文化引入基礎教育育人體系,不僅可以有效實施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育人,還可以貫通理解、想象、探究、創作等多項核心素養的培育。”

要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還可以探索哪些新方式?

郅庭瑾認為,十二生肖形神兼備,既可以結合形態性感知開展活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深層意蘊進行探究和創造,甚至可以結合數字技術,動員家長參與,整合社會資源,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及綜合實踐創新能力。

“例如在認知層面或智育類方面,可讓學生搜集整理十二生肖的由來、排列次序及其含義特點等,熟練掌握與生肖相關的成語、典故、詩詞等,拓寬學生知識面﹔在探究或實踐活動層面,可以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比如十二生肖故事創編、詩詞競賽等,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寒假走親訪友契機,進行調研訪談,了解不同年齡、職業、區域的人們對十二生肖的情感和價值傾向等,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游戲等各種活動,提升他們的學習力與核心素養。”郅庭瑾說。

(記者 周世祥)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