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廈門大學舉行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論壇

探討如何更好開展中文教學

曹  婷
2023年05月26日09: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廈門大學舉行“中國式現代化與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論壇”。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的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約200人參加論壇,就國際中文教育話題展開交流。

與會專家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過去幾十年間國際中文教育蓬勃發展,但也面臨挑戰。比如,學生的文化背景和需求更加多元化,對中文課程和中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與會專家分享了經驗。

英國理啟蒙大學張新生教授表示,多樣化和本土化對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劉樂寧教授認為,可以開設一些實用性的專業漢語課程。比如,哥倫比亞大學中文部目前開設了商務漢語、媒體漢語、醫用漢語、法律漢語等實用性或者行業漢語。“此外,最新推行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准》在形式和內容上雖然更為規范,但也需與本土標准互鑒互補,而不是簡單的取而代之。”劉樂寧說。

具體到中文教學過程,美國普渡大學洪瑋教授認為,既需要考慮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在課堂教學目標中的比重,也需要關注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和文化的包容性。在洪瑋看來,語用教學的最佳方式是運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結合文化和語言功能教學、沉浸式體驗等方式進行教學。

教材是中文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專家表示,教材必須與時俱進,及時展現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點餐不應成為初學者語言課程中唯一需要討論的內容,還應設置一些有關中國當前發展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中國歷史等內容也是必不可少的。”該專家說。

值得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是與會專家關注的焦點。洪瑋認為,要在科技發展情況下保持文化傳承,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選擇地接受技術,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文本進行討論、評判和改寫等。

(責編:李依環、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