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推動產教融合要讓校企都得利

2023年03月24日08:0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產教融合要讓校企都得利

近年來,河北省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深化產教融合等舉措,有針對性地培養訂單式職業人才,受到用人單位歡迎。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側重對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特點。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加快,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緊迫,職業教育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而產教融合作為培養產業人才的重要一環,逐漸成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

全國兩會期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關鍵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更是7次提到“產教融合”,指出在職業教育工作中,要“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

發展職業教育,為什麼需要產教融合?我國的產教融合實踐取得了什麼成果,又面臨著什麼難題?該如何解決這些難題?

發展職業教育需要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是指產業鏈與教育鏈深度融合,其基本任務是培養適應不同產業需求的人才。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校企合作與就業處處長吳亞軍有著豐富的產教融合實踐經驗。

“在宏觀層面,產教融合是整個產業與教育的融合,需要解決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研究發展、成果轉化,及關鍵人才培養的問題。”吳亞軍表示,“在微觀層面,產教融合需要落到具體企業的具體崗位上,有針對性地培養專項人才。”

有業內專家認為,產教融合體現了職業教育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理念。

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必由之路。側重對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特點。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不斷加快,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緊迫,職業教育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而產教融合作為培養產業人才的重要一環,逐漸成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這種聯通校企、產教一體的模式通過搭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對接的橋梁,融教育教學、生產勞動、技能提升、科技研發、經營管理與社會服務於一體,持續培養契合經濟社會需求的高技術、高素質人才,利用深度融合式發展彌合教育與生產之間的鴻溝。

產業端有需求、有設施、有市場,教育端有人才、有資源、有平台,隻有雙方相互配合、互為表裡,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能被市場接納的高素質人才。

我國產教融合實踐取得進展

多年來,我國政府出台了多項推動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方針政策。

1991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提倡產教結合,工學結合”。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更是9次提到了“產教融合”,並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學徒制培訓等職業教育形式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

同時,職業院校與企業也在實踐中進行著產教融合的探索。在理論指導與不斷實踐下,產教融合逐漸深化,發展出多種形式。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校中廠”“廠中校”不斷涌現﹔到了21世紀初,“前校后廠”、大師工作室、現代學徒制、訂單式培養、產業學院、行業學院、校企協同創新中心、政產學研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更加豐富了產教融合的形式。

此外,我國不少職業院校也在學習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在職業教育上的經驗,引入了雙元制、工讀交替、合作教育等模式。近年來,我國在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產教融合型行業協會、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園區上也取得了相應的進展。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在產教融合方面就有自己的獨特經驗。吳亞軍介紹,學校結合自身“致力於培養能解決綜合性現場技術問題的一線工程師”的定位和特色,開設了面向產業定向培養的現場工程師涵養班。該涵養班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面向企業共性需求培養人才,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和出路,也讓學生更樂於參與產教融合。“涵養班針對產業中多個企業生產過程中共同的人才需要開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吳亞軍說。

此外,該校還豐富了產教融合的實習實訓形式。“以應用本科為例,我們堅持企業實習四年不斷線。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第一年認識產業,第二年了解崗位,第三年結合崗位進行項目實習,第四年讓學生在實習中參與技術研究工作。”吳亞軍介紹道。

還需調動各參與主體積極性

企業有用人需求,學校有育人實力,產教融合本應是二者共贏的好機會,但二者的利益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時不一致,使得一些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缺乏積極性。有學者認為,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希望企業提供資金、資源,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習實訓環境,幫助教師深入實踐,提高教師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與市場的聯系,提高就業率,但這無疑會增加企業成本。而企業作為經營主體,追求經濟利益是其首要目標,為此,企業會設法壓縮生產成本﹔不僅如此,企業耗費時間和資金培養的人才,還可能會轉投他處,這就導致一些企業在產教融合方面積極性不高。

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充分考慮各參與主體的利益,減少各參與主體之間的沖突,提高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協同意願。

此外,相關專家表示,政府也應出台更多可操作性更強的政策,以及更多專門針對產教融合的政策,以優化政策供給,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

“總的來說,在宏觀上,地方政府應該統籌考慮,細化落實相關支持性政策,提高行業協會的地位,發揮行業協會在產教融合中的作用﹔在中觀上,教育和產業需要深入思考產教融合成本的分攤機制問題,關注科研、技術優化與人才培養之間的協同關系,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談到如何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吳亞軍表示,“在微觀上,學校要找准自身定位、與時俱進,讓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培養方案跟上市場和企業的需求。”

(實習記者 駱香茹)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