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2023年03月17日08:4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貫徹落實2023年全國兩會精神】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中國美術學院教師黃捷的帶領下,同學們的朗誦聲響徹教室。近日,以傳承弘揚侯官文化為主線,講好閩侯故事為主題的福建省閩侯縣教育系統“侯官講壇”在甘蔗中心小學開講。

   在黃老師的講述中,師生們被林則徐的愛國情懷、民本思想、改革意識、清廉為官的本色所啟發、感動。據了解,本次主題論壇活動旨在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涵育時代新人,使青少年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教育要善於從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的東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涵養自信要從孩子抓起。校園內外,我們要大力開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青少年喜聞樂見、易於吸收的方式,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使之成為孩子們堅定“四個自信”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四個自信’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和信念之基,代表了新時代中國的國家意志、民族精神和國際形象。”陝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副校長孟濤舟認為,“青年學子要將個人和社會、勞動和奉獻、學習和實踐統一起來,不僅要學習自然科學知識,更要重視思想政治等社科類知識的學習,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思辨水平和參與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能力。同時,要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關注民生熱點,悟透‘有字之書’、融通‘無字之書’,感應時代脈搏,使自己的思維視野和認識水平與時俱進,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時行勝於言。”

   蘿卜、白菜、一碗雞湯……江蘇省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的馬虹霞老師帶來一張菜單,從中能讀出中國共產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這普普通通的農家菜,是延安時期毛澤東接待陳嘉庚的菜單。陳嘉庚從中看到了延安軍民良好的社會風氣,堅定了人民政權必勝的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從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到糾治‘車輪上的鋪張’再到整治‘會所裡的歪風’,嚴肅了黨風政風,走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重要一步。”

   在江蘇無錫廣大青年教師看來,充分挖掘“四史”中的教育素材,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青少年化的闡釋,是教育引導青少年真正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伴隨著青年學生的好奇目光,馬虹霞的講述從古田會議時的紅米飯、南瓜湯到延安時期的農家菜,“一份份菜單寫就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正體現出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

   “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在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后,走上偉大復興之路。我們小學生能夠做的,就是在日常學習中,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學以致用,努力實現中國夢。”福州市鼓樓區西峰小學六(3)中隊隊員程曦說。記者了解到,鼓樓區各校通過書記上黨課、黨員教師宣講、召開隊活動課、走進紅色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投身志願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把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輔導中,深入細化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引導學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跑好屬於他們這代人的這一棒,引導青少年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學經典誦讀和學習,把‘四個自信’植根在孩子們思想深處。”內蒙古通遼市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姜磊表示。

   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爾葭表示,引導青少年堅定“四個自信”,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是思政教育的題中之義。

   “課堂內容兼顧中西文化,在融合開放中強基固本,為青少年提供廣闊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在課堂內外搭建交流平台,創設良好氛圍,幫助青少年理解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培養青少年跨文化的溝通和適應能力﹔培養青少年批判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講清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勢和當前文化安全形勢,引導青少年以高度自覺自信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張爾葭分析。

   (記者 周世祥)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