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看作業成績先買VIP 豈能因“財”施教

任冠青
2023年03月17日08: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作業成績先買VIP 豈能因“財”施教

  想知道成績,還得先“升級”為VIP用戶?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日前,有群眾反映,青島市市南區海信學校老師在翼課網App上布置作業,學生如果想看成績需購買VIP服務。據報道,海信學校自2019年起引進翼課網App,該App普通用戶頁面隻顯示失分題目及數量,學生想查看成績和錯題解析需購買VIP服務,收費標准為470元/年或790元/3年。經督促,海信學校已向237名學生全額清退了違規收取的16.639萬元。

  在作業做好后查看成績和錯題解析,原本是很正常的學習流程,但在某些學校裡,日常教學被赤裸裸地異化為一種消費負擔。付費就能看成績、不付費隻能“靠猜”——這本身就是在因“財”施教,人為制造教育不公。代入普通家長的視角,不管是為了讓孩子能正常學習,還是防止被學校“針對”,乖乖付費都成為“沒辦法”的選擇。所以,不管名義上學生和家長是否“自願”,事實上都是一種變相的教育亂收費。

  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的《關於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就明確規定: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推薦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遵循自願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挂鉤。上述媒體曝光的現象,顯然屬於違規行為。

  盡管近些年國家三令五申,禁止學校巧立名目、打著校園信息化的旗號“薅學生羊毛”,各類亂收費現象仍不時出現,有的還頗有“創意”。比如,雲南普洱一中學曾“依據電腦分班”:花5800元購買平板電腦就能進入“智慧班”,否則隻能進普通班。四川內江某小學被指將作業和付費App綁定,每學期收費100元。

  這些做法的共同點,就是違背了教書育人的本義,將日常的教學事務視為“變現資源”,想方設法把學生當“韭菜”割。於是,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人們不時會看到一種奇怪的悖論:電子產品和教育軟件本是為了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效率,學生有時卻反受其累,電腦裡充滿了各類臃腫、繁雜的移動應用,連做作業、查成績這樣基本的事情都被不合理地復雜化了。說到底,這些重重套路背后,就是學校難以遏制的亂收費沖動。

  要防止教育權利被濫用,首先要加強制度和規定約束,讓企圖違規者無法隨意鑽空子。用或不用哪些App,使用其中的哪些功能,不是拍腦袋決定的,而是應當經過嚴格的選用審核機制。

  這其中,第三方運營商的資質如何,應用內是否存在商業廣告和游戲入口,布置作業等基本教學事務是否有通過App發布的必要性等,都需要經過科學的論証過程,避免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同時,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特別注重“免費是常態,收費是例外”的基本原則。如果確有需求,首先要考慮的是通過教育經費統一購置。即便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家長掏腰包,學校也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的空間,而非“一錘定音”。

  在這一事件中,不少關鍵事實值得被追問:將查看成績與購買App服務相綁定,這一明顯有違國家有關規定的做法,是如何通過層層審核,從2019年起堂而皇之施行至今的?如果不是群眾反映,這些做法會不會長期被“默許”?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灰色鏈條?監管部門是否存在失職、失察的問題?

  如果不追查上述問題,恐怕很難避免類似亂象再現。在牟利與懲罰的失衡天平下,一些學校的亂收費沖動難免會蠢蠢欲動。

  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利為先。理念上的差別,關乎學生能不能被平等相待,日常教學活動會不會因摻雜私欲而變形、變味。解決好這一根本問題,比形式上是否使用花哨的App更為重要。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