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扎實的人才支撐

黃先開
2023年01月24日09:0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扎實的人才支撐

隨著共享經濟、“宅經濟”、直播、數字貨幣、元宇宙等新業態爆發式增長,數字經濟對數字人才的需求量猛增。雖然數字人才的薪酬水平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但數字人才仍舊跟不上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依然存在供需缺口。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但目前高校數字人才培養仍存在一些短板。

學科專業設置與數字經濟發展不夠匹配。新時代,高校需著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強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等建設,強化學生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能力培養,提高大學生適應數字社會發展的能力。但高校人才培養的周期較長,人才培養結構往往四年才能進行調整,導致高校數字人才培養效率滯后於經濟發展需要﹔高校教師結構和知識結構具有慣性,對學科專業調整往往存在畏難甚至抵觸情緒,高校數字課程建設也需要一個過程。

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還不夠健全。數字經濟本質是數字技術與產業、與場景、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往往需要數字化人才具備除數字化以外的一個或者多個其他專業能力。這就需要高校不僅積極推進學科交叉整合,以數字經濟為引擎,促進各學科優勢互補,還要把數字素養教育滲透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大力培養復合型數字人才。但是,高校一些教師固守傳統思維觀念,數據意識淡薄,對大數據重視不夠、運用不足,使用范圍不廣、效果不佳,主動運用大數據進行教學創新的意識不強,不利於復合型數字人才培養。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瓶頸。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高校隻有積極調動大學生創新的興趣,激發大學生探索未知的熱情,為大學生埋下創新的“種子”,才能讓大學生進入社會遇到合適的土壤環境后,讓“種子”生根發芽,進行創新性工作。近年來,很多高校積極舉辦各類大學生創新活動,活動搞得轟轟烈烈,但是並未顯著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創新教育理念“窄化”、與專業教育割裂,教師隊伍能力欠缺、實踐平台匱乏、合作網絡和資源支撐體系建設滯后等諸多瓶頸亟待破解。

為應對數字經濟時代人才需求缺口,高校必須著眼於加快構建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新思維、理解新規則、掌握新工具的數字人才。

加強頂層設計。培養數字人才不僅僅是觀念轉變的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它涉及高校辦學全過程,需要用數字化思維重新審視調整學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學科專業、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隻有高校管理者更新觀念,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強烈的使命感推動高校教育的數字化變革,才能夠培養越來越多的優秀數字人才。

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大學生數字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伴隨互聯網發展而成長,是“網絡原住民”,對大數據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具有數字素養的教師隊伍能夠引導學生在體驗數字化學習環境中,了解和把握數字化學習、生活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專業課教學中有機融入有關數字知識、數字技術和數字能力的元素,教育學生運用數字技術或數字工具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主動利用數據平台解決遇到的教學及管理問題,關注學生所思所想所學,推動形成數字化校園文化﹔能夠主動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及數字經濟領域的企業、行業協會等組織,積極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建立符合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的數字化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推行個性化教育。為了適應數字經濟對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須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特長為起點,全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就需要從精英教育、標准化教育轉向個性化教育,要以學定教,提供定制化的教學服務。高校可以通過建設智慧教學一體化平台,為學生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課程、教師,甚至校外的優質教育資源。

(作者:黃先開,系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