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幼教:怎樣教出孩子喜歡的好老師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歷來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一環。對於高職幼教專業的教師來說,更應如此。他們一方面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另一方面又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為高職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明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並要求各地應於2022年年底前展開本年度“雙師型”教師認定相關工作。這標志著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從頂層規劃走向具體實施,進入實質性階段。
“‘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程教師的比例,從2019年的三成左右到如今的過半,有效解決了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難題。”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教授陳鵬如是說。
陳鵬介紹,按照師范類專業認証標准要求,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至少具有一年的幼兒園教育服務經驗。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專業課教師都應該深入了解實踐,具有“雙師型”教師素質。
學前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雙師型”教師如何才能講出“實踐味”?
關注教師“雙師”能力再提升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劉曲介紹,在師專、幼專這一類學校裡,“雙師型”教師,尤其是初級“雙師型”教師數量相對充足,基本能夠滿足教育教學需求,但部分新開辦的學前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則存在不小的缺口。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全國3012所高等學校中有1095所都開辦了學前教育專業,其中10年內新增的有591所,佔比五成以上。部分新開設這一專業的高職院校招生量大,但具備相關專業背景的隻有一兩名新聘教師,缺口量值得關注。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成軍提出,界定何為“雙師型”教師,標准“有寬有窄”。他指出,“如果將‘雙師型’教師理解為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師,既滿足‘具有一定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的實踐條件,又滿足‘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証書、職業技能等級証書或者其他相關專項技能証書’的証書條件,那麼大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約能佔到50%,基本實現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的政策目標。然而,‘雙師型’教師若特指具有‘實際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即全職幼兒園教師崗位經歷的在職專業教師,數量則相對短缺。”
“長期以來,幼兒園在師范生專業成長、幼師教師‘雙師型’素養提升中發揮了‘重要陣地’與‘合伙人’的角色,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但離高標准還有一段距離。”陳鵬表示,從教師入口來講,幼師院校聘請的教師多是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缺乏一線實踐經驗,存在“眼高手低”“理論實踐兩張皮”的現象,一時很難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從教師認定來看,現行標准企業導向明顯,並不完全適應學前教育專業領域“雙師型教師”的發展需要。“如中高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准規定,應獲得國家職業資格中高級以上証書,但實際上,幼兒教師資格証並沒有中高級之分。這會阻礙他們走向高級別‘雙師型’教師的道路,挫傷積極性。”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是教師佔比的數量達標,關鍵還是要落在教師‘雙師’能力的再提升上。”成軍強調。
深度融合“高—幼”兩類教育場域
學前教育的“雙師型”教師,有何獨特之處?
在劉曲看來,關鍵在於師德高尚和教育理念先進。“學前教育領域的‘雙師’,很難有什麼高超的技藝,例如,能直接改造生產流程或工藝。而教育實踐的能力通常又很難演示給學生看,實踐效果也很難立竿見影。”
“學前教育領域的‘雙師型’教師,與通常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不同,有其專業的特殊性。”陳鵬強調,學前教育是涵育幼兒成長的教育領域,具有人文性和情感性等特點,因而學前教育領域的“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園實踐中有關孩子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尤其要關注其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並將實踐經驗運用到職業教育課堂上,實現“高—幼”兩個教育場域的深度融合。
劉曲指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的“雙師”群體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幼兒園教師走向高校講台,二是高校教師獲得“雙師”資格。前者學科體系不系統、理論高度不夠,缺乏教育理論指導和對接,“實踐味兒”太濃﹔后者平時教學和科研任務重,參與幼兒園實踐過少,“實踐味兒”不足。
“當有實際保教一線或管理崗位經歷的優秀幼兒教師或園長走上講壇,無論是面對幼兒還是高職生,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是一致的。他們受聘於高校,自身學力本就優秀,又自帶一線案例與實踐經驗,能夠較好地貼近幼兒園教育實際開展教學。”成軍補充道。
陳鵬建議,在一線實踐鍛煉中,“雙師型”教師可以將高職生帶到幼兒園,採用沉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了解幼兒園五大領域、環境創設等教育教學各環節工作,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從“引進來”“走出去”入手實現發展
學前教育“雙師型”教師,如何實現更長遠發展?
“今后,學前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入手。”成軍指出,一方面要完善機制,靈活引才,發掘、吸引更多優秀的一線幼兒園教師、園長進入高職院校擔任兼職教師。必要時,可在人才招聘中單列面向學前教育機構在職教師的招聘通道,適當降低學歷層次等要求,設定更加匹配幼兒園教師成長發展規律的條件標准。另一方面,要量身定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雙師型”教師標准,充分考量教育類專業的特點與差異,不斷完善配套的考核激勵制度,督促激勵在職專任教師“走出去”,提升“雙師素質”。
“實踐証明,‘走園’教學確實可以有效提升教師們的實踐教學能力。”成軍認為,高職院校要做好頂層設計,鼓勵、支持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幼兒園的保教活動和園本教研,形成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專業氛圍。
劉曲進一步建議,應聯合實踐基地,打造“雙師型”教師培訓平台,既要對幼兒園教師進行理論培訓與指導,也要為高校專業教師提供實踐平台和資源。“同時,嚴格落實師范類專業認証和‘職教20條’中關於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要求,為高校教師‘鬆綁’,為其提供充足的幼兒園實踐鍛煉時間和機會。此外,要改革教師評價體系,出台相關制度文件,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日常考核與監督引導。”
“學前教育不是產生經濟效益的行業產業,而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事業。”陳鵬表示,對於學前教育領域“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應強化其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教材開發、綜合育人方面的成果與成效,注重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同時,還要結合幼兒園教師資格標准等行業標准特點,合理設置‘雙師’認定條件。”
(記者 晉浩天 通訊員 陳秋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