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自信自強 守正創新 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2022年12月05日08:3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從新時代新征程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擘畫了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使廣大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信心倍增、深受鼓舞。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作為高等教育國家隊成員,東南大學將始終秉承“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辦學理念,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堅定文化自信、樹立科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努力以匠心鑄精品,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堅定一流人才培養自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東南大學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造就一大批國家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一是堅定領軍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升學生的思辨力、學習力、創造力、領導力,完善優化“五育並舉”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造就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擔當引領未來和造福人類的領軍人才。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持續構建“貫通·聯通·融通”一體化思政教育教學體系。貫通價值塑造和思想引領,聯通學科專業、教學科研、課程平台,融通育人力量和機制,構建內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各線力量,外聯各界精英、杰出校友的“思政育人共同體”。大力深化書院制改革,持續建好東南大學健雄、秉文、壽南等書院,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三是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深化“三制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個性化專業培養知識體系。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區、卓越計劃2.0試驗區、建筑國際化示范學院、工理文醫試驗班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水平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和未來技術學院。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研究生學科專業結構,大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東南大學將發揮優勢,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社會重大關切、服務產業重大需求,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一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國家社會發展需求。堅持“四個面向”,持續開展有使命、有組織、有學術穿透力的科研。強化集成攻關大平台、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投入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科技項目,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解決“卡脖子”難題作出貢獻。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始創新。堅持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強化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科技資源聚集,打造創新平台和新增長極。堅持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與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進行產學研深度融合。二是融入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有組織科研攻關。推進紫金山實驗室、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等大平台建設,服務和助力構建國家實驗室體系,積極牽頭和參與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培育扶持以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研究基地、人權研究院等國家級智庫為代表的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國學術氣派和東大氣質的新型文科平台,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三是改革科技創新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樹立以創新質量、能力、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權。發揮先進典型的力量,激勵師生恪守科學道德,弘揚科學精神,勇擔科技創新重任。

建強高端人才隊伍,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黨的二十大強調,“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我們將堅持不懈打造人才集聚和培養戰略要地,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增強戰略要地意識。東南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是集聚和培養世界級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將切實增強戰略要地意識,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二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計劃”,成立專門機構統籌全校資源,做好人才服務工作。發揮院(系)引才育才用才的主體作用,引育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骨干與高水平人才。構建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思政工作隊伍,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好“四個引路人”。三是強化人才梯隊建設。堅持打造完整的人才梯隊建設管理體系,努力形成高端人才、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多層次多類別人才隊伍協調發展的格局。創新引進高端人才的體制機制,加快培養戰略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優化青年教師成長機制和改革評價體制機制,為處於學術成長期的人才營造有溫度的成長環境。加強管理崗、輔導員、實驗、教輔等人才隊伍培訓,加強“至善博士后”隊伍建設。四是增強改革動能。完善教師崗位分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維度、立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導向。探索深化薪酬體制改革,完善優化教職工社會保障機制。建立有利於各類人才成長的個性化培養和評價機制,破除校內人員合理流動壁壘。構建良好學術生態,讓人才靜心做學問,多出高質量成果。

(作者:左惟,系東南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何淼、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