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著力培育“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2022年11月22日07: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廣大青年的寄語。當前,中國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放眼世界,面臨著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復雜局面,這就要求新時代青年必須心懷理想、擔當奮斗、埋頭苦干、賡續向前。

明晰“能吃苦、肯奮斗”青年培育的新價值

青年始終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始終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剛健自信、胸懷天下、擔當有為,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關於“積極”還是“佛系”、“行動”還是“躺平”、“奮斗”還是“擺爛”的思想交鋒時有出現,如不及時破除誤區、積極加以引導,既會影響青年群體的內生動力,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亦會影響我們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效力。需要警惕並加以防范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一是主張“不必不需”的“自我沉醉”型。要警惕物質的豐裕和社會的發展讓部分青年產生對日常生活的滿足感,簡單地將“吃苦”理解為“受窮”,看輕“奮斗”的價值和意義,覺得可以“緩一緩”“歇一歇”。二是堅持“不願不想”的“自我沉溺”型。要防范當前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疫情帶來的多重影響讓部分青年產生對艱苦奮斗預期回報的不確定感,寧願無所事事,或在網絡世界中尋求虛假的“自我實現”。三是感覺“無助無力”的“自我沉默”型。要避免部分青年誤將“平庸”當“平凡”,躲在個人的“舒適區”自娛自樂、隨波逐流。總之,艱苦奮斗依然是新時代的主旋律,依然是新時代青年必須繼承與發揚的優良傳統。我們必須幫助當代青年深刻理解新時代“吃苦”“奮斗”的新內涵,激發出他們更大的活力和創造力。

理解“能吃苦、肯奮斗”精神的時代新內涵

吃苦和奮斗,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解讀。

對於新時代青年而言,“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肉體之苦。“能吃苦”不是“找苦吃”,不是故意降低生活標准、制造苦難歷練﹔“能吃苦”不是“受貧苦”,甘願貧窮、不求上進並不代表吃苦能力強﹔“能吃苦”也不是“干苦力”,消耗體力並非吃苦意志的全部體現。“能吃苦”的新時代青年,必須是“知情行”相統一,既懂得“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深刻道理,又要有“自律、自制、自持”的韌勁兒和“自勵、自助、自強”的意志,還必須“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做到遇到危險能上、遇到困難能扛、遇到挫折能熬、遇到誘惑能抗。

“奮斗”通常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奮力去做”。從行為產生的動機來看,“肯奮斗”主要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為己”——“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表現在為了追求個人前程而勤勉努力、廢寢忘食。第二重是“為家”——“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現在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而不辭勞苦、任勞任怨。第三重是“為天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現在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三重境界層層遞進,反映出個體奮斗目標由低向高發展的基本規律。顯然,新時代青年的“肯奮斗”絕不是對個人功名利祿的盲目追求,也不是為了光耀門楣、顯親揚名,而應當是將個人之成長成才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為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初心與使命不懈努力。

“能吃苦”和“肯奮斗”相輔相成。苦難可以激發人的斗志,使人為了擺脫困境而努力斗爭﹔反過來,人在努力斗爭的過程中又免不了經歷坎坷磨難。“能吃苦”的韌勁和意志加上“肯奮斗”的動力和耐力,恰是對“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詮釋。

構建“能吃苦、肯奮斗”青年培育的新路徑

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喚起新時代青年的壯志豪情,凝聚並釋放這支“青年雄師”的整體戰斗力。

其一,強化理想召喚,催生新時代青年吃苦奮斗的內驅力。一是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挖掘歷史人物中具有時代價值的勵志故事,採用“看-聽”“講-演”“研-創”“三步走”的方式,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換,增強青年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遠大理想的認同感。二是用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以高質量黨團活動、多形式文藝創作和全媒體傳播,全方位宣傳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引導新時代青年培養“觀歷史、思當下、瞰未來”的大視野,修煉“謀萬世、謀全局”的大格局,根植“人民至上、不負人民”的大情懷,銘記“強國之任、舍我其誰”的大擔當。三是用專業奮斗目標激勵。強化專業價值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激勵新工科青年立志科技強國,努力破解“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激勵新農科青年立志振興鄉村,助力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激勵新醫科青年立志健康中國建設,積極研究解決全球疫情防控、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健康醫療等重大問題﹔激勵新文科青年立志文化強國,大力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傳播“中國好聲音”。

其二,擴大同伴效應,提高新時代青年吃苦奮斗的爆發力。一是發揮榜樣標杆的引領作用。精心挑選先進典型中具有共鳴性的勵志故事,激發青年內心深處那股“敢將日月再丈量”“敢問天地試鋒芒”的豪氣,讓他們永葆不甘平庸之心,懷揣夢想、勇往直前。二是發揮意見領袖的輿論導向作用。借用正能量意見領袖之口向青年傳遞“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等積極理念,增強其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自豪感,讓他們永葆不甘無為之心,自律自省、砥礪奮進。三是發揮社團成員的互助作用。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學術、文體、志願服務等社團組織,引導他們精誠團結、協同共進,消解奮斗中的孤獨感、無力感,讓他們永葆不甘落后之心,積蓄知難而進的力量與勇氣。

其三,深化家庭教育,增強新時代青年吃苦奮斗的意志力。一是加強家風建設。注重傳承優秀家規家訓、村社公約、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家風建設與黨風政風社風建設有機結合,引導青年艱苦奮斗,自覺抵制“凡爾賽式”炫富、“戰斗式”攀比、“精致”貧窮等不良風氣影響。二是營造和諧家庭氛圍。重點通過改善居家環境、豐富家庭活動、提高溝通質量等方式,創建民主、平等、溫馨、包容的良好家庭氛圍,讓青年在苦了、累了、倦了的時候,能夠得到來自家人的理解與支持,重聚前行的動力。三是堅持“四不”原則。不以“愛”的名義替青年安排人生,不以“道德”的名義對其過高要求,不以“尊重”的名義放任其“啃老”,不以“信任”的名義對其放手不管,而要著力培養樹立其自信、自立、自強的奮斗意識。

其四,具化社會支持,激發新時代青年吃苦奮斗的自証力。一是促進高質量就業,從職業規劃指導、就業渠道拓展、工作條件改善、工資待遇調整等方面努力,增強基層崗位吸引力,鼓勵青年創新創業,減少青年扎堆“考研”、扎堆“考編”、扎堆“家裡蹲”的現象。二是重視個體專業化發展。暢通職位、職級、職務、職稱的晉升通道,完善評優評先、評級評獎的體制機制,為“急難險重”崗位的青年創造更多機會,增加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強化心理疏導。從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心理建設、同伴心理疏導、專業心理輔導等方面著力,提高廣大青年的自我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四是加強系統性改革。關注解決老少邊窮地區青年的婚戀問題,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養育問題等等,盡力解決其后顧之憂,讓廣大青年心甘情願扎根基層、奉獻基層。

(作者:肖前玲,系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編:何淼、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