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浙江教育觀察:初中生參與研制衛星靠譜嗎?

2022年11月06日09:5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當同齡人還在為語數英煩惱時,有一群初中生踏上了衛星研制的道路。

11月4日,“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08衛星工程”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記者從現場得知,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中學部學生將參與打造航天科普衛星,預計在3年內發射上天。

據介紹,這一科普衛星將嚴格按照航天工程化的研制流程開展,學生可全流程參與衛星載荷設計、研制、組裝、測試等工作。

“你們參與研制的衛星,將和中國空間站一起飛翔。”中國航天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說的這句話,令在場學生振奮。

衛星技術作為一個國家高科技水平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近年來一直備受各個國家的關注。由一群初中生參與研制,靠譜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國初中生第一次參與衛星研制。2016年,中國第一顆中學生科普衛星成功發射。此后,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聯合多個單位啟動實施了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工程。

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中學部學生參與研制的衛星屬於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工程系列。此前,北京八一中學、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區第一中學、山西太原市進山中學等6所學校的學生分別參與研制了一顆衛星,並發射成功。

為什麼有那麼多初中生參與研制的衛星能發射成功?

周岫彬表示,一方面在於航天專家歷時近1年的指導,另一方面,學生研制的衛星是“簡易版”,個頭小。“像航天科研院所一樣從零起步完成一顆衛星的研制,那是很難的。”

據介紹,此次學生參與研制的衛星,基於標准化、模塊化的開發理念,整個衛星的外觀看起來像一個小方盒子,盒子內每一層的電路板負責不同的業務。

這種模塊化的分工,以及標准化的結構約束,顯著降低了衛星的研制難度。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輕易研制一顆衛星。“總體設計是最難的,衛星上天后有哪些功能,也都需要學生的創意和知識。”周岫彬說,這也考驗初中生積累的數理化知識。一般來說,他們所學的所有物理知識,都能在航天工程裡找到應用場景。

而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也為這一顆衛星的研制做好了前期准備。

該校副校長顏石珍表示,該校多次舉辦航天類模型比賽,並參與區、市的航天類科研大賽,已經積累了一支有經驗的師資團隊,該校科創氛圍也頗為濃厚。

根據衛星研制計劃,該校將推出一套航天特色課程,開展一系列航天特色實踐活動。據介紹,該衛星將兼具科普、科研和應用等多重價值。杭州市錢塘區將建設一座青少年科普衛星地面測控站,接收八一08衛星在軌運行數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任務。在記者看來,無論衛星發射成功與否,衛星研制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一方面,衛星研制的過程,是科學知識與實踐結合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做中學、事中學、研中學,這比傳統課堂更具有體驗感﹔另一方面,初中時期深入了解相關航天知識,勢必會在他們心中播下一顆探索太空的種子,他們也極有可能成為探索太空的后備人才。

“航天夢”從娃娃抓起,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學生能加入其中。

記者 童笑雨

(責編:何淼、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