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在火熱實踐中上好行走“大思政課”

——首都大學生行走千裡採訪對口支援黨員干部 書寫“青春答卷”

2022年10月31日10:3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 “我們跨越了3000多公裡,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在4天深入基層一線的實地採訪調研中,不僅感受到了當地的發展變化,更被援疆干部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感動,他們像一粒粒堅實而又頑強的種子,洒落在茫茫戈壁和大漠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青年大學生上了一堂鮮活生動的‘大思政課’,讓我們更加堅定為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的理想信念!”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集體採訪團隊師生這樣表達自己採訪歸來后的感受。

為充分用好北京市對口支援地挂職干部的先進事跡和鮮活實踐,通過組織大學生參與生活體驗和採訪,講好當代共產黨員甘於奉獻、投身艱苦地區建設的生動故事,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2022年7月到8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組織開展了“見証優秀共產黨員榜樣”首都大學生集體採訪行動。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建筑大學4支學生採訪團分別奔赴河北雄安新區、湖北省十堰市、河南省南陽市、內蒙古科右前旗、新疆和田等地採訪北京市對口支援黨員干部。他們與挂職干部們同吃同住,親身感受當地發展變化,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大思政課”,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深入基層一線 感受國家發展變化

烈日炎炎,在河北雄安綜合服務中心和“三校一院”重點工程項目施工現場,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雄安分隊師生以跟崗式“影子實踐”的方式,參與北京挂職雄安干部的日常工作,用鏡頭、文字記錄他們為雄安發展建設而忙碌的身影,以青年視角體會雄安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感受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上共產黨員的榜樣力量,

風沙漫天,在新疆的茫茫戈壁和大漠之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地之光’榜樣力量尋訪團”師生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市進行了為期4天的採訪調研。他們深入到北京市援疆指揮部社會事業部援疆干部的工作一線,實地採訪調研了8名北京市援疆干部、援疆醫生,了解他們為提升當地醫療、教育水平等工作中做出的積極貢獻。

草木葳蕤,在內蒙古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國傳媒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察爾森嘎查村、桃合木蘇木附近草原及牧場、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興安盟那達慕大會的現場進行實地走訪,了解到支援挂職干部引入先進技術助力當地畜牧品種改良,為牧民探索出了合適的產業運作模式,帶動產業循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江水滔滔,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湖北十堰,北京建筑大學城市經濟與管理學院“黨旗引領,奮勇前行”採訪團師生開展調研,通過採訪挂職干部與調研水源地特色產業項目、對口協作項目,了解豫鄂兩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現狀,深入了解“京堰”對口協作項目,見証了兩地以“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帶動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渠清水由南向北,1000多公裡的路程背后離不開沿線各地干部群眾的保駕護航。”採訪團成員陳靜表示,採訪活動讓她對以前課本中出現的“南水北調’四個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讓她看到了這項惠民利民工程背后無數人的艱苦奮斗和默默付出。

北京建筑大學城市經濟與管理學院“黨旗引領,奮勇前行”採訪團學生在調研中。校方供圖

傾聽感人故事 感悟黨員奉獻精神

醫療教育、民生工程、產業發展幫扶是北京支援挂職干部在當地的主要工作,這對於邊遠地區改善民生的意義尤為重大。深入到一線採訪的大學生在實地採訪中,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些干部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

北京胸科醫院結合科副主任、和田地區傳染病專科醫院援疆醫生李強剛到和田地區,就遇到一位患有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結核的16歲女孩,在手術前,當李強看到女孩母親擔憂的眼神時,他堅定地告訴女孩母親:“我是北京來支援新疆的醫生,請您相信我,我一定盡全力治療孩子”。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採訪團學生劉陽,“李強醫生給我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想通過自己的綿薄力量讓和田地區老百姓免受結核病的折磨。當我聽到孩子母親給李醫生打來電話,說著‘是北京醫生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時,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圈,青年人應該學習這種扎根基層、默默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榜樣先鋒。”

北京市財政局經濟建設處副處長,雄安新區財政支付中心副主任時貞利嚴格把關綜合服務中心和“三校一院”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招標施工等各項工作,確保萬無一失。“各位干部們‘將挂職當做任職’,努力克服工作難度大、強度大、壓力大的困難,在建設一線揮洒汗水、奉獻熱血,深入群眾、融入當地,組成了一支有凝聚力、戰斗力,能打勝仗、善打硬仗的干部隊伍。”採訪團成員黃澤宇表示,通過跟隨採訪這些干部,他深刻地理解了“雄安質量”背后的含義,這些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讓他明白了隻有忠誠於事業、忠誠於黨和人民,才能讓心踏實下來、步子邁開來。

北京建筑大學採訪團師生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十堰等地開展調研,了解“京堰”兩地保水源、惠民生的重點項目工程。在十堰市,來自北京的挂職干部王建賓為了保護水源地水質,積極推動實施保水質項目74個,重點開展水源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土壤污染調查及修復等工作。調水以來,丹江口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以上標准,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南水入京后,不僅保障了市民生活用水,更有效改善了首都生態環境。此外,在北京市的對口幫扶下,十堰市還大力提升教育質量,建成了茅箭區大興學校、張灣區柏林中心小學等項目,先進的教學設備、智慧化教學課堂、新穎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現了協作成效。

來自海澱區委編辦、挂職科右前旗發改委的印明實則成為了海澱區和科右前旗的“聯絡人”,挂職期間,他不僅將海澱區農業與科技發展技術引進到當地,還圍繞產業幫扶開展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去年科右前旗剛剛成功落地了兩個二十二千瓦的風電項目,給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每一位挂職干部‘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學習的。”中國傳媒大學採訪團成員吳承龍表示,在採訪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干部們每當被問到家人時,總是聲音哽咽、眼圈泛紅,“他們好像被觸碰到了心底最柔軟的一塊兒地方,他們對家人充滿愧疚,但是依然無悔自己的選擇,這讓我深受感動。”

中國傳媒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在調研中。校方供圖

立志薪火相傳 努力書寫“青春答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首都高校採訪團師生們在不同地區學習了解了這些扎根基層、深入一線的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之后,都將這種精神力量轉化為了干事創業的動力,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雄安分隊的成員們在採訪調研后,將前往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雄安校區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活動,用行動書寫自己“青春的答卷”。“這些黨員干部‘不挂虛職干實事’的敬業精神打動了我。”成員嚴曉暢深有感悟,“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握好時代的接力棒,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行,能在雄安開展支教志願服務,我倍感榮幸。我要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地之光’榜樣力量尋訪團”師生在為期4天的採訪調研中,將8名挂職干部的文字和視頻作為學校“大思政課”的素材,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學習援疆優秀共產黨員的無私精神和高尚情懷。採訪團成員伊麗姆努爾·買買提說,這是他第一次以採訪者的角度記錄家鄉的變遷,了解援疆干部為新疆建設做出的貢獻,“看到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深受感動,我將以援疆干部的精神為指引,傳承他們的精神,在將來努力建設更美好的家鄉。”

中國傳媒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充分發揮自身傳媒專業的優勢特色,拍攝優秀黨員宣傳片及視頻,在學校網站及公共媒體上傳播,講述這些干部們在基層鄉村、在行業一線的奮斗故事,以青年傳媒人特有的方式展現優秀共產黨員甘於奉獻、投身地區建設的精神風採。團隊成員王藝璇表示,這次活動給自己上了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讓自己有了更多的收獲和感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願懷青年赤誠之心,實現自我成長與成才,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王藝璇說。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