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報告: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難題還需破解
2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國務院關於有效減輕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雙減”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難題還需破解。
“雙減”是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是落實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際舉措,事關基礎教育體系、教育生態和育人格局。報告稱,經過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訓市場“虛火”大幅下降,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內減負提質受到普遍歡迎,全社會支持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報告同時指出,“雙減”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難題還需破解。有的機構以“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名義違規開班,隱蔽性強,存在發現難、取証難、查處難的問題。有的機構表面關門閉店,實則轉移到居民樓、酒店、咖啡廳等隱秘地點違規開展培訓。還有機構提供線下“一對一”家教服務,或通過通訊軟件開展線上培訓。
在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上,報告稱還存在短板。非學科類培訓種類繁多,行業屬性突出,涉及多個部門,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機構底數尚未完全摸清,還存在監管盲區。部分地方部門協同不足,在資質審核、預收費監管等基礎性工作上進展緩慢,沒有形成治理合力。資本從學科類培訓撤離后,有的流向非學科類培訓領域,亟待加強引導和規范,防止過度逐利。
此外,報告指出,在校內提質增效上還存在差距。有的學校作業設計水平不高,作業的針對性、有效性還不夠強。有的學校課后服務質量不夠高,校外資源統籌不足,服務內容還不夠豐富。有的地方部分教師負擔偏重,工作時間長、壓力大,亟需採取有效措施,合理減輕教師負擔。報告還稱,在風險防范處置仍存在薄弱環節,宣傳引導工作效果還不夠明顯。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當日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指出,經過“雙減”一年多來的實踐,進一步加深了對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和家長教育焦慮深層次原因的認識。“從教育內部來講,主要是職普協調發展和中高考競爭性選拔﹔從教育外部來講,主要是就業競爭壓力以及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這些內外部問題層層傳導,導致學生學業壓力較大,引發家長教育焦慮,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全面系統深化改革。”(記者 邢翀 梁曉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