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夢想在太空綻放 “種子”在心裡發芽

2022年10月13日08:3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夢想在太空綻放 “種子”在心裡發芽

“這次太空授課中,我對毛細效應實驗特別感興趣。”10月12日,在“天宮課堂”第三課河南鄭州分會場,鄭州市第34中學八年級的張梓涵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剛才進行的毛細效應實驗不僅讓我了解了這個現象,更啟發我去思考一個問題: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它的截面是平的還是凹的還是凸的?”

張梓涵邊說邊對記者展示了她的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她和小組同學根據科學指導手冊所記的筆記和做的猜想及推導。“我對物理特別感興趣,平時自己也會做一些實驗。‘天宮課堂’對我的物理學習有很大啟發,對知識點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在物理研究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張梓涵說。

“天宮課堂”下課后,同學們依舊沉浸在與航天員老師交流的激動與喜悅中,三三兩兩討論問題、重復試驗、補充筆記。“通過航天員的講解,我感受到科學世界非常宏大,裡面充滿了無窮的樂趣,讓我對科學世界有了更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鄭州市鄭東新區眾意路小學五年級就讀的劉恆卓告訴記者。

“同學們知道宇宙很奇妙,但對宇宙的認識絕大部分都來源於書本。‘天宮課堂’把宇宙的奇妙鮮活地展現在了同學們面前,通過太空和地上的實驗對比,讓同學們的腦海中產生了科學的碰撞,能夠極大地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激勵他們長大后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鄭州市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教師金廣偉說。

雲南大理是此次“天宮課堂”的另一個地面分課堂所在。負責前期籌備工作的雲南省太空生物科技發展促進會會長楊琴媛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這裡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一個地方。大理又是一個民族自治州,這裡不單有白族,還有多種民族,我覺得這裡的同學們更需要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所以我們選擇了到大理州來開展這項活動。”

楊琴媛說,她希望通過現場“近距離”的互動,弘揚載人航天精神。讓同學們能夠從小培養一種探索的精神,能夠愛科學,同時了解我們國家來之不易的航天載人事業取得的成就,走到今天背后是無數航天人的付出。

“航天員老師通過‘水球變懶’等太空物理實驗,向我們展示了微重力的神奇,我們也通過航天員和科學家配合完成的樣本採集任務,體會了天地通力合作的魅力。”參與“天宮課堂”雲南大理分課堂的大理新世紀中學高二270班學生張峻浩告訴記者,對自己最有觸動的,是航天員老師對他的期望。“一個國家要發展,能夠在世界上立足,發展載人航天、持續探索太空奧秘是必須進行的,其中,科技是‘先鋒軍’。我將向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和家長傳播這一理念,發奮學習,將來投身科研事業。”張峻浩說。

“此前的天宮一課和天宮二課我們都看過直播,但是這次在現場感覺完全不一樣,感覺很震撼!”大理新世紀中學物理教師楊育婷告訴記者,天宮課堂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師生們將對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有更多的了解,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空天授課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師生,通過課堂揭開了問天實驗艙神秘的面紗,也通過對控制變量法和模式植物的學習,對空間植物實驗有了更好的認識。

“天宮課堂”來源於傳統課堂,又反過來促進了傳統課堂的提升。“我們將以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為契機,細化每個實驗項目,並匹配相應的對比實驗,制作成特色課程,在學校長期開展下去。多層次、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山東省成武縣第一中學副校長張廣成告訴記者。

楊育婷說,“天宮課堂”裡這些有趣的物理小實驗,與生活相結合,必然會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物理不再是“紙上談兵”。而載人航天的未來,恰恰需要這一代孩子們去接續科學研究事業,探索浩瀚星空,這也為他們未來的教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和方向。

“我來自航天員陳冬的母校,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我非常敬佩陳冬學長,希望未來自己能成為像他一樣偉大的航天員,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洛陽市第二高級中學的郭豪琪告訴記者。

在“天宮課堂”裡,年少的夢想在浩渺的太空綻放,而航天員們播下的科學種子,也悄悄在孩子們心裡生根,發芽,慢慢開出花來。

實習記者 孫 越 本報記者 趙漢斌 王延斌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