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斯洛文尼亞留學路(走近非熱門留學國④)
圖為斯洛文尼亞境內最大的天然湖泊——博希尼湖。 |
楊震(右一)與斯洛文尼亞課題組同事聚餐。 |
去年,我來到了位於巴爾干半島上的斯洛文尼亞留學。說起來,10多年前我在一期電視綜藝節目中第一次看到斯洛文尼亞,熒屏中閃過的畫面給我留下了浮光掠影的記憶,沒想到如今竟與此地結緣。
留學馬裡博爾大學
斯洛文尼亞位於中歐南部,毗鄰阿爾卑斯山。它的國土面積不大,卻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例如冰川雪山、沙灘海港、喀斯特地貌等。同時,斯洛文尼亞森林資源豐富,是歐洲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林木繁茂,空氣清新,如同歐洲的“天然氧吧”。
來斯洛文尼亞求學,是我在國內讀博時有幸得到的機會。當時,我的博士生導師負責中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我是成員之一,對斯洛文尼亞有了初步了解。后來,我得知國家留學基金委有公派學生到斯洛文尼亞馬裡博爾大學聯合培養的項目,便萌生了到斯洛文尼亞學習的念頭。我一直期待有機會能出國交流,看看不一樣的風景,收獲更廣的認知,也恰好在此前與馬裡博爾大學的一位教授互通郵件,探討過學術問題,於是,我將想法付諸行動,從填報聯合培養項目到拿到錄取喜報,一氣呵成,幸運地如願以償。
馬裡博爾是斯洛文尼亞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業與旅游中心。它靠近斯洛文尼亞與奧地利邊境,因此建筑風格、人文氣質受到德語區國家的影響。我要就讀的馬裡博爾大學於1859年建校,歷史悠久,在斯洛文尼亞排名前列,是中歐地區的知名高校。心懷憧憬,我開啟了前往斯洛文尼亞的留學之旅。
語言搭建溝通之橋
出於興趣,我在讀大學期間曾學過俄語,主要是發音、拼寫的基礎內容,沒想到竟然在斯洛文尼亞有了用武之地。我發現在斯洛文尼亞語中好多單詞尤其是名詞、數詞與俄語單詞的發音幾乎一致,只是寫法上與俄語不一樣。
原來,斯洛文尼亞語與俄語同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在查閱資料后我才明白,俄語區是廣義東斯拉夫語支的主要范圍,而西、南部斯拉夫國家的語言受歷史影響出現了字母變化。偏東的斯拉夫國家多用西裡爾字母,如保加利亞、俄羅斯等,而偏西的斯拉夫語支則傾向於使用西化的拉丁字母,如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
有意思的是,不管哪種字母,讀音都十分相似,且兩種字母間可自由轉寫,我的本地同學甚至說:“如果俄羅斯人講話的速度慢,我能聽懂一半。”我也常打趣:“感覺斯洛文尼亞語是英語與俄語的混合物。”同學都會點頭表示同意。另一件有趣的事是,俄語的基礎學習讓我能輕鬆駕馭斯洛文尼亞語中同樣存在的顫音。有時,當我模仿同學教我的一些含顫音單詞時,他們會投來驚訝的目光。
斯洛文尼亞是歐洲鐵路、公路的交通要道,人員、貨物流動暢通,物流業與旅游業繁榮,國民普遍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使用英語在商超、醫院、各種服務場所辦理業務,毫無障礙。初到斯洛文尼亞的第三天,我不小心被廚房刀具劃傷了手指,彼時課題組同事尚在休假,但我憑英語完成了醫院挂號、縫針、換藥及郵局付費、報銷等流程,幾乎沒有遇到任何語言障礙,不禁感嘆當地的英語普及率之高。
雙向交流增進了解
由於我是學院裡唯一的中國學生,初來時,常感知到好奇的目光。通常,我回以微笑,並用剛學的斯語說一句“Dober dan”(你好)。漸漸地,我也學會了一些當地的日常用語,並在對話中大膽使用,增進溝通的親切感。同時,我的外國同事對中文感到好奇,時常向我提問,后來我索性做了一番功課,向他們介紹漢語拼音、象形文字等。
特色美食是國家的一張亮麗名片,而分享美食、滿足味蕾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拉近距離,增進友誼。據我所知,在斯洛文尼亞的華人有不少從事餐飲行業,中餐在當地屬於較高檔的料理。我的同事熱衷於讓我帶他們去中餐館體驗“special order”,意指點餐單上沒有的菜,全靠我和老板口頭提要求。要知道,斯洛文尼亞本地人在中餐館就餐時,絕大多數情況都是萬年不變的老三樣:酸甜雞塊、炸鴨子和鐵板牛肉。有了我的帶領,大家第一次吃到了韭菜餃子、酸辣土豆絲等特供美食,還拍照、晒圖、找廚師要配方,胃被徹底征服。我所在的課題組在聖誕節聚會時,我做了茶葉蛋、五香鹵雞翅,可謂驚艷亮相,同事們紛紛說我是“美食魔法師”。
交流是雙向的,在我介紹中文知識和中國美食時,也受到周圍師生、朋友的影響,對當地的足球運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歐洲人似乎對足球運動很是痴迷,哪怕在人口不多的小城也有高標准的足球場和俱樂部,斯洛文尼亞也不例外。馬裡博爾市足球隊近30年來始終是斯洛文尼亞甲組聯賽排名第一的球隊,而我住的公寓距球隊體育場僅400米。每周末晚,我聽著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叫喊聲,也下定決心買張球賽門票去感受一番。當紫色的巨幅隊旗在全場飄飛時,球迷們揮舞著紫色煙火棒,統一高呼激情十足的口號,我真切地感受到,歐洲人對足球的熱愛流淌在血液中。不論男女老幼,定要來一杯散啤、一盒帶有球隊標識的爆米花,這個激情閃耀的夜晚才算完整。
感受嚴謹科研氛圍
我的專業方向是油氣田開發工程,在馬裡博爾大學聯合培養期間,我的導師治學嚴謹,精益求精。每當有較危險的實驗時,導師會要求我們穿戴好防護裝備,並關注對廢液、廢物的排放和收集。當實驗中出現反常現象時,導師更是要求至少重復3次以上進行驗証,然后在組會上進行討論。這樣的科研精神讓我敬佩。
此外,導師親力親為的行事風格也讓我深有感觸。比如,一件大型設備安裝到實驗室后,他會在早上7點半就趕來,與廠家培訓人員溝通、討論使用情況。溝通結束后,他還會與助理一同整理電子培訓筆記與音視頻答疑記錄,有時甚至爬到設備底下檢查、確認部件,此情此景,讓站在一旁的我深深佩服。
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斯洛文尼亞的垃圾分類要求十分細致,甚至可以說嚴苛,且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執行相當到位。在學校裡,實驗室的日常廢品分為“紙類”“玻璃”及“其他”三種,而居民區裡動輒擺放5至6種顏色、尺寸各異的分類垃圾箱,我花了一番功夫研究才弄清各個箱子的區別。要知道,若不按照要求分類,居民就會受到高額罰款,由此可見斯洛文尼亞對垃圾分類要求的標准之高。
不知不覺,我來斯洛文尼亞已有一年光景,這段非典型的留學之路需要我破冰開鑿、獨面挑戰,也使得我留學一整年,故事一籮筐。繼續前行,我還會收獲更豐富的體驗,學習更多專業知識,期待學成歸來,不負此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