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社會大課堂”真實踐尋真知
暑假裡,各地大中專學生紛紛開啟形式多樣的暑期實踐活動。據媒體報道,在寧夏銀川,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百余名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在陝西西安,“大學生暑期進社區志願服務實踐”報名通道特別開啟……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走出校園、了解國情、認識社會、研究問題的寶貴契機。每年,各地高校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活躍在城市鄉村、企業工廠,讓炎炎夏日有了別樣的意義。我們在看到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同時,也應謹防一些地方、學校暑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淺嘗輒止、流於形式,少數中小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甚至異化為“蓋章”“打卡”的游戲。
暑期社會實踐不是暑期旅行、游山玩水,而是一個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的“社會大課堂”。在開展暑期社會實踐之前,學校應該與學生一起制定科學的暑期實踐計劃,讓學生了解社會實踐的課題、目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產生實效。學校、家庭間應該達成一種讓學生“實實在在深入廣闊社會天地,了解社情、民情、黨情、國情”的共識,避免暑期社會實踐的娛樂化。在突出暑期社會實踐重要社會意義的同時,不斷創新形式,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暑假社會實踐才會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暑期社會實踐既要動腳深入城市農村、企業工廠,更應動腦研究問題。下鄉入戶、調研鄉村振興中的難點,深入社區、了解百姓所呼所盼,走訪企業、研究產業結構問題……邁開雙腿從“象牙塔”深入廣闊的社會天地只是第一步,認真觀察、思考和研究當代中國問題才有實際意義。
怎麼做暑期實踐?毛澤東同志的方法值得借鑒。1917年的暑期,毛澤東與校友蕭子升結伴,一人一把傘、一個挎包,行程近900公裡,游歷長沙、寧鄉、安華等5個縣不少的鄉鎮,深入調查研究當時的社會問題,並將“游學”途中的感受寫成文章投稿。珍惜假期機會,帶著問題調研,帶著思考實踐,帶著成果返校,拿出有價值的建議供決策部門參考,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有收獲。
從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設施,在暑期面向中小學生組織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到中宣部等發出通知,強調“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要“將社會觀察、知識積累、實踐思考等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建設性意見和舉措”,近年來,為保障暑期社會實踐成效,國家有關部門做出了系列制度安排。這點明了促進廣大青少年“利用暑期實踐成才”的政策導向,也是對人們“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平安、健康、快樂、有意義的暑假”這一期盼的呼應。眼下,各級各地當統籌資源搭好平台,學校應科學引導,讓孩子們在暑期社會實踐中開闊眼界、認識社會、增長才干,不斷拔節成長。
(作者:李思輝,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