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就業小灶”到“幫扶套餐”
【促就業·全社會在行動16】
江蘇揚州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小聶,最近享受了一次“吃小灶”的待遇。
“感謝老師四年培養,把我‘扶上馬,還送了一程’。”畢業前夕,小聶找到學院團委輔導員徐華林。拿著南京一家科技公司入職通知書的她,比其他人更加珍惜這個機會。就在3個月前,她還在為就業郁郁寡歡。
小聶的“就業小灶”是揚州大學針對困難學生開設的就業專項幫扶計劃。小聶剛入學時,學業成績明顯低於其他學生。雖然一直刻苦學習,但臨近畢業,仍有3門課程需要重修。不善言辭的她,還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焦慮不已。
3月初,通過大數據篩查,徐華林發現了小聶的就業煩惱。學院立馬啟動幫扶計劃,幫助小聶定制了就業“幫扶套餐”。3門課程“挂科”怎麼辦?徐華林主動對接專業老師為小聶輔導功課,厘清課程思路與重點。一個以小聶為中心的“班級、宿舍幫扶小組”也迅速成立起來,其中包括她的同鄉小楚,時刻監督、幫助小聶復習。通過眾人的不懈努力,小聶終於在畢業前通過了所有科目,消除了畢業焦慮。
這個發揮作用的大數據系統,是揚州大學四年前建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數據分析系統”,這個系統與學業、心理、管理等其他系統的數據相互融通,能夠全面地跟蹤記錄學生的就業狀況,並在就業指導中提供決策意見。
在這個數據系統裡,就業不再只是畢業季的一個環節,而被前置到剛入校門的那一刻:一年級以啟蒙教育夯實基礎,二、三年級以課程教育增強認知,高年級以生涯探索實戰操作為主導,全程以競賽、講座、論壇、實訓為輔助的生涯發展能力提升培養——“全程式、貫通式、融入式、進階式”的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培訓,陪伴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
通過系統的數據篩查,學校還發現了另外6名學生也存在相似的問題。校團委迅即開設“職點迷津”就業能力提升班,突擊培訓他們的語言組織、應聘技巧和人際交往等能力。
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學業強化、素質拓展、就業指導、創業扶持,這一組精准化、個性化“幫扶套餐”多元賦能,很快補足了這幾位學生在就業創業初期知識、能力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短板”,迅速提升了這幾位學生的就業核心能力。
“不同困難家庭的學生,困難程度和類型有很大差異,各自特點和發展需求千差萬別。”揚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陳逸群介紹,針對篩選出的困難學生,學校開展個案分析,對症下藥。目前,6人已經全部順利簽約就業單位。
政策上的“偏心”是為了實現教育上的公平。
和揚州大學一樣,很多高校都從宏觀和微觀、短期和長期、共性和特性等多個維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定制就業幫扶套餐,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就業能力培養、職場信息匹配等各個環節,有效彌補了這些學生在就業意識、能力與資源方面的短板。就業“小灶”,就這樣幫助他們滿懷信心地站在了職場起跑線面前。
(記者 俞海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