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逐夢太空,青春的力量光彩奪目

2022年05月12日08:0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勉勵廣大航天青年勇於創新突破,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發出青春的奪目光彩。

5月10日,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托舉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順利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青年們用今年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首戰告捷再次創造了中國航天新的歷史,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用圓滿成功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

“哪有什麼‘骨骼清奇’,無非是大家拼盡了全力”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師王儒文站在2022年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任務出征儀式的隊伍裡,和全體隊員們一起宣誓。這一刻,王儒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負著的沉甸甸的責任。

據王儒文介紹,出征前接連幾周的出廠測試過程中,人手非常緊缺。大家熬夜接力上陣,但沒人喊苦喊累,一心要保証火箭按時、順利出廠。

“測量分系統加電測試時,有一個助推器的部分傳感器示數偏差很大,我仔細核對了兩遍,發現數據確有異常,趕緊一路小跑到測量系統副主任設計師馮曉妍的辦公桌前詢問情況。”王儒文回憶。隻見馮曉妍飛速敲擊著鍵盤,沉著地說:“我也看到了,已經開始准備故障排查的方案了。”王儒文放下心來,心裡也暗暗感動著。

“這些年來,已經慢慢習慣了前輩們、同事們沉著冷靜、快速解決問題的模樣,但每當看到大家會為一個參數嚴陣以待時,自己依然會為身后有這樣強有力的團隊在全力提供配合與支持感到榮幸。”王儒文說。隨后,在馮曉妍的指揮協調下,技術人員們快速開始排故,不一會兒,初步的排故結果就得到了及時提交。“望著技術人員們應對各種故障和異常的駕輕就熟,大家各司其職、平穩有序忙碌著的工作情景,我不禁感慨,正是每個航天人的點滴努力凝聚成了我們捍衛成功的底氣。”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在一年又一年、一輪又一輪全力‘備戰’的日子裡,時光雖能淡化其中交織的無數苦與樂,卻改變不了我們心懷熱忱、勇毅前行的足跡。”王儒文表示,在旁人眼裡,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像個奇跡,但所謂的奇跡其實源於每一個航天人為兌現建成中國空間站庄嚴承諾所付出的努力。“哪有什麼‘骨骼清奇’,無非是大家拼盡了全力。”

讓“精准”的基因在長七火箭中延續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師張博戎是一名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棒任務的航天青年。

張博戎介紹,2021年5月,他第一次擔任試驗隊彈道設計崗位工作。師父馬英常說:“彈道決定了一枚火箭的DNA,因此彈道設計一定要科學、精准。”一開始,張博戎並沒有十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直到第二次獨立執行崗位任務並牽頭進行一次提前加注計算分析后,張博戎發現,當彈道設計使用的工作溫度僅變化1℃,就可能出現因提前加注造成運載能力大幅損失的現象。此時,張博戎對DNA這個比喻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作為一名彈道設計師,我們不僅僅需要從一串輸入數字計算得到一串輸出數字,更應該去發掘影響一枚火箭性能與可靠性的關鍵參數,進而加以重點分析。”張博戎說,現如今,自己正與師父一同參與彈道重規劃的策略研究與算法實現,正如師父將彈道設計的一項項技能和方法傳授給自己一樣,自己也會讓“精准”的基因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中永久延續。

“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做好”

在發射大廳熱烈的慶祝和歡呼聲中,測量系統設計師張昊陽和他的同事簇擁在一起合影留念。作為一名連續參加多次航天發射任務的航天青年,張昊陽儼然是一名“老將”。

2021年,長征七號遙三火箭連續兩次推遲發射,在9天的等待之后,火箭成功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送入太空。在這9天裡,張昊陽和同事們輪班上崗,時刻在發射大廳待命,准備配合測試。

“那是我從事航天事業以來遇到的情況最緊急的一次發射。”張昊陽說,經歷了第二次推遲發射,現場原本緊張的氛圍變得更加緊張,“當時我累得什麼都想不出,隻有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做好,配合好其他崗位的隊友們。所幸,經歷了這些挫折之后,我們的隊伍更加默契和團結,也迎來了這次‘長七遙五’發射穩穩的成功。”

記者了解到,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筑夢”空間站建造系列發射任務青年突擊隊將繼續執行發射載人飛船、空間站實驗艙和貨運飛船的重大任務。青年隊員們將牢記囑托,不斷堅持和發揚航天精神,牢記航天報國初心,充分發揚青年人敢打硬仗、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以過硬本領和堅強作風展現青年風貌,確保空間站建造發射任務萬無一失,為我國航天科技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本報北京5月11日電 本報記者 張亞雄 本報通訊員 董佳瑩)

(責編:何淼、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