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 家長如何做好幼兒心理陪伴
疫情期間,孩子居家生活、學習,考驗著家長的育兒能力。特殊時期,除了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給予更多的愛和支持,做好心理陪伴。
保持自身情緒穩定,做好情緒示范。孩子常通過觀察父母的情緒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反應及態度,並不由自主地習得父母的應對方式。因此,家長應做好情緒示范和自我管理,及時覺察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呈現出穩定、積極而有力量的一面,通過言傳身教讓兒童正確認識疫情,減輕其恐慌、焦慮等情緒。
關注孩子心理狀態,應鼓勵情緒表達。疫情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孩子也會出現一些被約束的抗拒和焦慮情緒,家長不應採取呵斥、嚇唬等方式,給孩子增加額外的焦慮和壓力,而應該給予理解,保持耐心,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支持和鼓勵孩子以他們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及時疏解不良情緒。
豐富親子互動活動,密切親子溝通。規律有序的生活是保持心理狀態穩定的重要部分。可有規律安排適合的室內鍛煉,帶孩子發現一兩項喜歡的運動﹔與孩子共同完成簡單的家務挑戰,提升勞動意識和自信心﹔陪伴孩子玩玩具、看書、做游戲、聽音樂,享受親子互動和共同游戲的快樂。
做好健康上網監護,減少網絡依賴。很多家長把電子產品當成“哄娃利器”,孩子一哭鬧就給看手機上的動畫、游戲,久而久之孩子對網絡的依賴性也逐漸增強。為防止居家期間過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家長要以身示范,不讓孩子“有樣學樣”,要和孩子共同約定每天玩的時間與時長,一旦確定規則就要堅持把控,讓孩子知道有規矩就要遵守,鍛煉意志力。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有利於增強抗疫信心。生活即教育,利用特殊時期開展自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可採用鼓勵和適當強化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正確洗手、佩戴口罩等良好習慣,通過一些健康知識小故事讓孩子認識到養成健康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可通過一起閱讀新聞報道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疫情信息和身邊的抗疫事件,認識生命的價值,了解醫護人員的辛勞付出,樹立大家共克時艱必將戰勝疫情的信心。
(作者:洪秀敏,系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