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從“重輸血”變“重造血” 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有新招

2022年01月04日08: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重輸血”變“重造血” 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有新招

   “城裡醫生多,不缺我一個。鄉親們的健康,需要我守護。”

   李田書是遵義醫科大學培養的首屆定向醫學生,而他來到貴州省鳳岡縣琊川鎮中心衛生院的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為業務副院長。小小的衛生院,門診病人由2019年的3萬人次上升到2021年的4.3萬人次,住院病人也由全年不足1000人次提高到4500人次。鄉親們發現,自從鎮上來了高水平的全科醫生,很多過去鄉鎮治不了的病現在都能治,再也不用出遠門到縣、市醫院來回跑,“省了錢,減了痛,治了病”。

   開展定向醫學生培養只是近年來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中西部發展的戰略內生力量,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影響著地區全面振興和我國高質量發展全局。如何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切實提升中西部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科研創新水平,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高校師生和群眾獲得感?教育部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跨越幾千公裡,同上一門課

   跨越4000公裡的課堂,你聽說過嗎?華東理工大學與相距超過4000公裡的喀什大學共同組成教學團隊,用線上同步課程、線下輔導加針對性補課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學期《無機化學》的授課。“盡管課程難度加大,但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自2015年起,喀什大學陸續引入線上課程,至今已開放通識教育線上課程近2000門次,極大改善了學校通識課程資源和師資缺乏的局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介紹。

   據悉,針對部分高校師資、教學理念、課程質量短板,教育部面向西部高校提供了近14萬門慕課及小規模定制課程服務,幫助西部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超200萬門次﹔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先后組織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地方高校優課聯盟等12個聯盟組織和單位向西部高校開放課程資源和實驗教學資源,並提供技術支持服務﹔指導慕課聯盟聯席會等通過建立“百人講師團”巡回宣講、開展慕課教學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班等形式,培訓西部高校教師約140萬人次。截至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課開展教學,佔西部高校97.3%,學生參與學習達1.63億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課程建設與改革“造血”功能。

   “目前專業課程的協同教學有四種范式。一是專業課程同步課堂范式,兩個學校通過直播互動,共上一門線下課,共享名師﹔二是專業課程群同步課堂范式,一個專業的課程群通過直播互動的方式共享名師、共享課堂﹔三是專業課程混合式同步課程范式,也就是利用慕課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部分線下課程採用線上教學任務來代替﹔還有一種是專業課訂單式同步課堂范式,也就是東部高校的教師通過直播互動,專門為西部高校學生量身定制開設急需的課程。”中山大學校長、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理事長高鬆說。

   吳岩表示,如果說1.0版重點是“輸血”,今后2.0版要從“重輸血”向“重造血”轉變。“一是要鼓勵東西部教師團隊共同打造、培育建設1000門符合西部高等教育發展、人才培養規格特點的一流課程,提升西部高校教師的課程建設水平﹔二是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虛擬教研室的方式,系統性、專業化培訓10000名西部優秀教師,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信息化素養,帶動西部師資水平的整體提升。”

  師資引得來,畢業生留得下

   提升中西部高校發展水平,人才是關鍵。吳岩表示,通過積極開展119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東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共選派900余名干部到中西部高校挂職,選派9700余名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到受援高校開展實地授課、學術講座等交流活動。中西部高校共選派3800多名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挂職鍛煉、8800多名教師到支援高校進修學習。

   “通過對口支援,青海高校獲批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立4個院士工作站,40余名教師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500余名教師到對口支援高校攻讀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從20人增長到88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佔比從11%提高到80%,教師隊伍結構得到極大改善,教師能力水平明顯提升。”青海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梅岩表示。

   師資留得住,畢業生同樣留得下。據悉,為加強中西部衛生健康人才供給,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推進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行單列志願、單設批次、單獨劃線、提前批次招生等方式,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形成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全科醫生崗位勝任力培養模式,已為中西部22個省份3萬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了7萬余名定向醫學生,基本實現了定向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吳岩表示,下一步要支持西部高校設立“西部振興人才崗”,同時對中西部特別是西部高校的高層次人才,聘期之內如果流出西部,要實行取消相應稱號和經費支持等新政策。

  對標地區發展需求,布局建設一批新學院

   吳岩表示,下一步中西部高校要由緊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轉到更主動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適度打破省域的行政區劃,按照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地理區劃與文化區劃相結合的方式集群發展﹔要主動對接全國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綜合考慮地理、交通、產業、文化和自然稟賦的因素,形成區域特色鮮明、類型多樣互補、引領作用強勁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格局。

   “一方面,推高校集群,以西安、蘭州為戰略支點,發揮高水平大學的龍頭作用,帶動引領西北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以重慶、成都為戰略支點,發揮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應,打造西南地區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另一方面,建專業集群,引導中西部高校聚焦區域發展急需,深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吳岩表示,今后要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區域分別布局建設高等教育創新綜合平台,共建共享優質教育、科研、人才資源﹔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台,精准實施對口支援,並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智慧農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等。

   (本報記者 周世祥)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