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上海交大有個“葡萄姑娘”

2021年12月28日08:3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海交大有個“葡萄姑娘”

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交”)閔行校區內,藏著一個“寶藏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以下簡稱“農生院”)。與上交官網頗具理工科特色的“交大藍”不同,這個學院在一片深邃藍色中選擇了青草綠作為自己的主頁面。

“很多人不知道上交還有農生院,我和我的同學,就是綠色農生院裡生長的一顆顆葡萄。”農生院植物科學系2019級碩士生孫思捷最近走進了公眾視野,她和同學一起在導師帶領下開發的“國瑞葡——中國鮮食葡萄栽培新模式”項目,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一舉斬獲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國家級金獎,實現參賽7年以來上交紅旅賽道零的突破。

這對上交來說,意義重大。要知道,這所素來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在“互聯網+”創業大賽中獲獎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最新統計顯示,這所學校憑借科技創業上市的校友公司中,市值過千億的企業就有6家。但在紅旅賽道上拿金獎,這還是上交的“頭一回”。

葡萄姑娘孫思捷的團隊,到底有什麼“硬核”技術?“國瑞葡”到底是個什麼葡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為你揭秘。

我國的鮮食葡萄相關產業已連續17年居世界首位,是實現果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但果農散戶仍佔大部分份額。散戶栽培鮮食葡萄,一個最大的困境是——技術落后、葡萄口感一般、附加值低。

孫思捷是純正的城裡姑娘,但她心中的“白月光”卻是那“兩畝葡萄架、一串葡萄香”。她本科即選擇了當時較為冷門的園藝專業,研究生階段把專業方向定位在“葡萄與葡萄酒專業”。她和其他5名學生,將是上交第一批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畢業的碩士。

孫思捷曾隨導師一起去山東東營、寧夏銀川、雲南大理等地輾轉調研,尋求葡萄提質增產的良方,探索振興果業的上交方案,團隊足跡踏過27省份。這群年輕的學生,曾為技術落后的廣西興安和雲南賓川提供技術扶持,在河南漯河、山東東營進行土地技術托管和果麥套種,在土壤鹽漬化嚴重的寧夏銀川將寸草難生的鹽鹼地苗木成活率提升到89%。

孫思捷發現,她所走過的地方,葡萄品質化程度低、產種率低、果農收入低,農民年年隻流汗不掙錢。“我們國家的果農有三缺,缺栽培技術、缺優質土壤、缺可持續的配套服務。”孫思捷和她的團隊開始致力於教果農用新技術種葡萄。

“我們有一套根域限制技術,能在國內鹽鹼灘、戈壁灘土地上應用,並進行生態修復。”孫思捷介紹,這套技術可以提高葡萄的產量、甜度等,是上交農生院歷經三代人、15年不斷改良突破的結果。

上交閔行校區校園裡有一片頗接地氣的智能連棟玻璃溫室。溫室裡,一些果樹被裝上了網紅直播補光燈,一部部手機24小時實時監控植株的生長狀態。這些植株的根系,沒有沿用傳統的“根深葉茂”栽培方式,而是栽進了根域限制技術專配的黑色“外套”。

“把它套在泥土的外面,植物內部的根系就會順著它盤開來。這樣,植物根部不僅佔地小,而且產出的果實更多、更好吃。”孫思捷介紹,以葡萄為主的果樹並非根系越發達,果子就長得越好。在對根域限制進行研究時,她和同學們有時會把葡萄樹的根切掉四分之一看看效果,有時甚至會把樹根切掉四分之三看生長效果。這麼做,一方面可以了解植物根部的減少對結果有什麼影響,另一方面,還能測試植物根部到底多小更好,“根系佔地面積越小,越節約土地,這是豐產和實現機械化生產的有利要素”。

據悉,上交這支葡萄團隊累積成果顯著,已獲得應用証明6項,制定葡萄栽培技術標准5項,品種認定33個,授權專利9項,論文40余篇,授權專著7部等。

如今,葡萄姑娘孫思捷作為學生負責人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科普教育基地,她創立的上海葡韻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在上海交大零號灣創業園區內。

實驗室裡,她努力培育新品種﹔實驗室外,她積極推廣葡萄栽培技術與葡萄酒文化。過去一年中,她接待了上千名前來基地參觀學習的校內外人士,舉辦了幾十場葡萄酒品鑒會。目前,她正在研發一套全新的葡萄酒文化系列課程,這套課程的定位是“顛覆傳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滿足年輕人文化交流需求”。

葡韻科技也賣葡萄酒,這些釀酒所用的葡萄,來自上交農生院扶持合作的全國27個生產基地。葡韻科技目前以葡萄酒銷售為主要營收。但孫思捷坦言:“現在和未來要以賣酒來養活自己,肯定沒問題。不過,我並沒有把賣酒當成‘命根子’,我想做的不僅於此。”

公司創立至今,常常有人找上門來尋求合作,但孫思捷目前並沒有合作意向,她覺得總是依托與別人合作的方式,容易被人推著走,“走著走著,可能就丟失了自己原本想做的事,偏離自己的創業目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視頻 周冠伶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