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9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寄語研究生:求真、務實、擔大任

2019年09月12日16:2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學校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日前舉行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校長吳普特在發言中寄語新生:作為學校科學研究的生力軍和新時代的新青年,你們有理想、有抱負,隻要做到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必將大有作為,期待大家取得豐碩的成果,不但能夠在學校追求“百年夢”的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譜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吳普特在題為《求真、務實、擔大任》中的講話內容節選如下——

對即將開始研究生階段的同學們來說,今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今年是新中國七十華誕﹔1934年,學校前身——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成立,今年是建校85周年。1999年,由地處楊凌的2所大學和5個科研單位合並組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至此學校肩負起了國家科教體制統籌改革的重大試驗,今年是20周年。在這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年份,同學們站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具有特殊的意義。前幾天,我以“愛國、愛校、愛自己”為題,給今年新入學的本科生上了開學第一堂課。今天,我想以“求真、務實、擔大任”為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第一,求真。求真就是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闡釋規律。規律是存在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客觀聯系,人不能創造規律,隻能認識規律、利用規律。沒有求真的精神,就無法認識規律,更談不上闡釋規律、探明真理。大學是傳授知識、創造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地方。唯有發揚求真精神,才能傳授真知識、創造真知識、培養真人才,才能為服務社會作出真貢獻。所以講,求真是創新的靈魂,是大學永恆的追求。做到求真,就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的作為。我認為,有兩種精神是同學們應該首先具備的,一種是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學校工作30多年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李振聲院士,就是一位具有敢為人先精神的典范。當他得知十倍體長穗偃麥草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后,就產生了能否將十倍體長穗偃麥草與小麥雜交培育新品種的科學設想。盡管同時期世界上也有許多科學家在從事此項研究試驗,但都沒有培育出新的品種。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設想,敢為人先、大膽求証,帶領課題組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最終成功實現十倍體長穗偃麥草與小麥遠緣雜交,選育出了“小偃”系列新品種。其中小偃6號在黃淮麥區主栽15年之久。

在此基礎上,他又在世界上首創了一套全新的育種方法——“小麥缺體回交法”,大大地縮短了雜交育種時間,在小麥育種理論和方法方面取得令世界震驚的突破,引領我國植物染色體工程研究走向世界領先水平。另一種是挑戰權威的精神。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專家認為秦嶺北麓是蘋果的適生區,但是我們學校的科學家在實踐當中卻發現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經過質疑權威、分析論証,研究提出黃土高原才是蘋果的適生區的科學論斷,並支撐黃土高原成為全球公認、世界最大的優質蘋果產區。現在黃土高原的蘋果面積佔到全球的22.62%,產量佔27.46%。換一種說法講,假設世界上有五畝蘋果的話,就有1.1畝在黃土高原。假設世界上有4公斤蘋果,那麼就有1.1公斤是黃土高原生產的。同學們,求真的道路總是艱辛曲折的,敢為人先、敢於挑戰權威既是求真的一種精神,也是求真的一種作為,希望你們把求真的精神內化為一種學習習慣、工作習慣,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有所作為。

第二,務實。務實就是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就是要下苦功、做實事、求實效。同時,務實也是求真的保障,更是我們這所大學的本色。今天,我給同學們分享朱顯謨院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黃河的問題就是泥沙問題,黃河曾經多年平均輸沙量高達16億噸,泥沙就是來自於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為了心中“黃河清”的夢想,朱先生總結提出了以“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為核心的黃土高原國土整治“28字方略”。我一直在思考,他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方略,難道所有的降水都能全部就地入滲攔蓄嗎?當時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土壤抗蝕性,全球最早的“土壤保持”一書就是美國科學家所著。但是,朱先生卻提出在黃土高原不宜研究土壤抗蝕性,主張研究抗沖性,這是基於黃土高原特殊的土壤結構與水文特性而提出的。

朱先生通過大量的野外科學考察和定位監測,以及模擬試驗,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黃土是點棱接觸支架式多孔結構,抵抗徑流沖刷力很弱,一旦地表產生徑流,就易產生水土流失,而黃土高原屬於超滲產流,隻要瞬時雨強大於土壤穩定入滲強度,就會產生地表徑流,加之黃土高原在汛期多發生短歷時高強度暴雨型降水,研究土壤抗沖性即土壤抵抗徑流的沖刷能力,更符合實際。沒有超人的務實作風是不會得出這一結論的。二是黃土高原土層深厚,一般均在100米以上,局部地區超過200米,垂直節理發育,孔隙度較高,是一個天然的土壤水庫,為實現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提供了可能。朱先生又進一步揭示了植物根系固土的機理,認為植物的根系扎入土壤,就形成一種類似於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大大增強土壤抗沖刷能力。基於此,他才提出了以“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為核心的黃土高原國土整治“28字”方略。正是這樣一種務實的作風,注重實際的工作作風,才產生了這樣一個科學的論斷,為國家實施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以及退耕還林(草)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現在黃河輸沙量保持在3億噸以下。同學們,務實是求真的保障,也是我們這個學校的本色,希望大家能夠堅守。

第三,擔大任。當今時代,是中國從世界舞台邊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時代、是中國由大國向強國奮進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時代。同學們身處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希望你們做世界科技高峰的攀登者,做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弄潮兒,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在此,我提三點建議:

一是要把握學科前沿,豐富知識結構。研究生階段學習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探求未知。科學發展到今天,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傳統的知識和學科結構已經很難滿足同學們探索未來的需要。為此,同學們不僅要扎實掌握本領域的專業知識,還要把握學科前沿,注重交叉知識,這是豐富知識結構的關鍵。同時,同學們不但要學習新知識,更應掌握新方法,要培養自己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特別是鍛煉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創新知識的基礎。

二是要堅持“三個面向”,選好研究課題。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學校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鄉村振興四大學科使命,結合本專業,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助力學校實現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未來農業發展,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

三是要追求卓越,爭創一流。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胸懷,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才能有爭創一流的作為。希望同學們把“追求卓越、爭創一流”作為研究生期間學習的座右銘,時刻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切記不要為了論文而論文,要追求論文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一定要研究真問題、作真學問、出真成果。

同學們,學校的奮斗目標是到2034年即建校100周年之際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農業大學,你們作為學校科學研究的生力軍和新時代的新青年,有理想、有抱負,隻要做到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必將大有作為,期待大家取得豐碩的成果,不但能夠在學校追求“百年夢”的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譜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