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2019年09月12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安徽省亳州市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上課第一天,該市風華桐鄉路小學舉行開學典禮。圖為學生在開學典禮上敬禮。
  劉勤利攝

  近年來,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城鄉教育均衡化程度不斷提高,學校逐漸成為都安最美的地方。圖為下坳鎮隆麻小學的學生在課間打籃球。
  新華社發

  今年6月21日,四川省華蓥市古橋街道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學習舞蹈。
  周鬆林攝

  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班學生在實訓。
  新華社發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

  義務教育夢想實現了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寫字,放呀麼放光明……”上世紀50年代,不少中國人唱著這首《夫妻識字》,走進了掃盲班的課堂。這一場景折射出的是當時教育的嚴峻局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之初,文盲率達80%,小學淨入學率為20%。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政府就把普及義務教育作為重大使命。在普及義務教育宏偉藍圖的繪制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審議通過,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確立了中國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印發,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2006年春季開學,流傳在重慶石鞋中學的一首童謠——“新的學期到學校,兩免一補真熱鬧﹔爸爸媽媽開懷笑,同學們樂得呱呱叫”,捕捉到了中國教育發展史上這一重要歷史瞬間。

  同樣值得銘記的還有2011年——中國用事實向世界宣告,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任務,這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空前壯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中國為世界全民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發展中國家推進全民教育的成功范例。

  最近,教育部發布最新數據,2018年,中國。中國正在朝著下一個目標努力——“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

  毛入學率達48.1%

  上大學要普及化了

  1950年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開學。這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開啟了中國高校建設的嶄新大門。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63所,比上年增加32所。

  與中國高等院校建設蓬勃興起相伴,中國現代人才的選拔制度也隨之建立發展。

  1952年,全國開始實行統一高考,當年共有5.9萬人參加考試。從初行到暫停再到恢復,中國高考制度的發展歷經波折。

  在高考發展史上,1977年值得濃墨重彩書寫。那一年,關閉多年的高考大門再次開啟,570萬人走進了考場,其中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40多年后,全國高達1031萬人參加了2019年的高考。回望歷史,以高考為主導的教育事業改變了無數家庭與個人的命運,也推動了國家的發展。

  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體現了其綜合國力和現代化水平。新中國成立時,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隻有11.7萬人,毛入學率為0.26%﹔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2018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833萬人,毛入學率達到48.1%。

  根據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這將成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直接推動中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除了教育規模穩步增長,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經過70年建設,中國高校學科體系、教學體系不斷完善﹔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高校在世界的排名不斷上升。

  今年4月29日,教育部啟動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專家指出,這是對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綜合改革,也是對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新定位和全面提升。

  面對世界教育領域的新變革,中國高等教育精神抖擻再出發!

  全國職業院校1.17萬所

  職教有新路線圖了

  當地時間2019年8月27日晚,在俄羅斯喀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閉幕式上,焊接項目第一名揭曉,代表中國出征的中國十九冶員工趙脯菠奪得焊接項目金牌。

  這位1997年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一個小村庄的小伙子,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在攀枝花技師學院的學習。憑著一技之長改變人生,趙脯菠並非個例。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有職業院校1.17萬所,年招生928.24萬人。中國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達到90%,近70%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縣市就近就業。

  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教育公平和脫貧減貧的重要舉措。無數貧困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培養一個學生,解決一個就業,脫貧一戶家庭”的目標。近三年來,850萬家庭的子女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同時,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廣泛面向農民、農村轉移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等開展職業培訓,為近年來中國年均減貧1000萬人以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甘肅為例,現在每年有近6萬名貧困家庭學生接受免費中職教育、近3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在省內高職(專科)院校接受免費高職(專科)教育。經過培訓后,他們可以進入相關行業上班,收入可觀。

  為了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中國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支持也在逐年增加。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從2016年的2223億元增至2018年的2463億元,增長了240億元﹔普通高職高專教育經費總投入從2016年的1828億元增至2018年的2150億元,增長了322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初,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了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明確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點。

  專家指出,此次出台的方案劍指薄弱環節,不僅從頂層設計層面搭建“四梁八柱”,更從改革落實層面畫出清晰“路線圖”。

  根據《方案》提出的具體指標,到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將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建成覆蓋大部分行業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職業教育標准體系。

  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出國深造尋常事了

  1950年,35名國家公派留學生分兩批赴波蘭、匈牙利等國留學,開創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派遣留學生的先河。數據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國向蘇聯派出了1萬多名留學生,向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學生。

  時隔多年,1978年12月,52名中國學者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在紐約機場宣讀聲明:“我們不僅為學習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來,也是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

  當年6月,鄧小平就增派出國留學人員作出指示,明確提出:“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由此,揭開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新篇章。

  隨著中國發展和留學政策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負笈海外,匯成中國歷史上一波又一波留學潮。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其中,國家公派3.02萬人,單位公派3.56萬人,自費留學59.63萬人。

  留學事業70年大潮奔騰,同中國民族的振興同頻共振,海外學子既是見証者,也是親歷者。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接見在蘇聯的中國留學生時指出:“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60年后——2017年11月17日,莫斯科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寫信給習近平主席,表達了追求進步、報國為民的決心。同年12月30日,他們收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信中,習近平主席勉勵他們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讓青春之光閃耀在為夢想奮斗的道路上。

  雖然歲月變遷,但祖國對海外學子的期許沒有變,海外學子報效祖國的奮斗目標沒有變。作為中國和世界聯系的重要紐帶,一代又一代海外學子為祖國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留學中國”成時尚了

  1950年,來自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的33名留學生來到中國,拉開了新中國來華留學教育的序幕。

  新中國成立以來,來華留學生數量、生源國數量、接受院校規模均逐年增長。如今,中國已是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來華留學生規模趨於穩定,層次顯著提升,學科分布趨於合理。

  韓國留學生梁大圓是來華留學生群體中的一員。從在對外經貿大學讀本科到攻讀博士,他的最大感受是“中國總是給我驚喜,在中國的生活每天都有希望”。這也是不少來華留學生的共識。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2萬名留學生來華留學。其中,“一帶一路”沿線64國來華留學生人數共計26.06萬人,佔總人數的52.95%。

  除了學習語言,不少來華留學生是被中國先進的科技吸引而來。把中國先進的旱作農業技術帶回國,是就讀於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非洲小伙威利的夢想。在他的推薦下,3名與他一同畢業於肯尼亞農業大學的同學也到蘭州大學學習旱作農業技術。拿到博士學位后,威利希望“把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到肯尼亞,成為兩國在旱作農業方面合作的橋梁”。

  目前,中國和180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教育交流協議,支持雙方互派學生。其中,教育部以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形式資助對方國家學生來華留學,有力提升了來華留學生源的層次和水平。2018年中國政府獎學金學生中,攻讀學位的碩博研究生佔70%。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來華留學教育事業對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一方面,積極落實國家領導人重要外交承諾,設立中非、中蒙、中坦、中埃等專項獎學金﹔配合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設立中美、中歐、中俄人文交流獎學金。另一方面,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通過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在能源、交通、通訊等重大領域培養儲備沿線國家人才,為中國行業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97.9%

  課堂再沒時空限制了

  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其中包括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

  近年來,教育部通過在各地採取“互聯網+教育”模式,促進偏遠、貧困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江西省寧都縣是首批“互聯網+教育”精准扶貧試點地區。小布鎮徐會村小學是該縣最偏遠的教學點之一,原來課程難以開齊,現在通過網絡,孩子們已經可以聽到千裡之外的上海名校老師講課了。

  徐會村小學僅僅是通過“互聯網+教育”受惠的眾多學校之一。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月報,截至2019年2季度末,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7.9%,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通教室348萬間,93.6%的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

  另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6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2.32億,較2018年底增長3122萬,佔網民整體的27.2%。

  家住北京的橘子就是在線教育用戶中之一,從4歲起她就開始通過線上課程和遠在美國的老師學英文。每周一次,每次近1小時。“不僅可以沉浸在地道的英文環境中,而且線上老師的選擇更多,有助於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橘子的媽媽說。

  從借助互聯網,將優質教學資源同步給偏遠貧困地區的學生,到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的數量和應用規模都居世界第一, 再到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互聯網+教育”在中國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2019年8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進“互聯網+教育”,加快建設教育專網。這將為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增進教育公平注入新動力。

  

  數讀教育

  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比上年增加539.40萬人。

  在學前教育階段,全國共有幼兒園26.67萬所,學前教育入園幼兒1863.91萬人,在園幼兒4656.42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1.7%。

  在義務教育階段,全國共有學校21.38萬所,招生3469.89萬人,在校生1.50億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2%。

  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125所,比上年增加45所。全國共招收各種形式的特殊教育學生12.35萬人,比上年增加1.27萬人。

  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共有學校2.43萬所,比上年減少298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

  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8.35萬所,比上年增加5815所,佔全國比重35.36%。

  (趙曉霞)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