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北京部分中小學普及垃圾分類 鼓勵學生主動回收分類

2019年09月12日08:24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部分中小學普及垃圾分類 鼓勵學生主動回收分類

北京部分中小學普及垃圾分類鼓勵學生主動回收分類

  9月3日,燈市口小學,學生把礦泉水空瓶投入可回收垃圾桶裡。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垃圾分類進課堂 助中小學生養成好習慣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部分中小學校通過校本課程、講座等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鼓勵學生主動回收、分類

  去年1月,教育部發文,要求到明年底,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達100%。今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要求,北京市小學1至2年級學習垃圾分類放置的方法,3至4年級要能做到分類放置生活垃圾……新京報記者近日探訪發現,校本課程、宣傳講座是很多學校科普垃圾分類知識的主要做法。不少學校還在校內開展垃圾分類實踐,鼓勵學生主動回收垃圾,並給予一定獎勵。

  推行

  校本課程、講座、動手實踐依次登場

  “你覺得垃圾分類是什麼?”“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新時尚……”

  “我們應該怎麼做?”“不同的垃圾分類投放,平時雙面用紙,不剩飯,減少垃圾產生。”

  9月3日上午,東城區燈市口小學一間教室裡,大隊輔導員正為同學們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講台附近貼牆放置的書架下方,擺放著紙箱和垃圾桶,分別收集可回收垃圾與其他垃圾。

  隨著各項政策和垃圾分類實踐工作的推進,這樣的場景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課堂上。

  談到如何更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很多人都會建議“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今年7月,東城區教委與東城區城管委聯合推出《北京市東城區學生垃圾分類行動手冊》,發放給東城區中小學生。目前,燈市口小學已做到每位學生人手一份。

  朝陽區北工大附中十八裡店分校2016年起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德育主任朱建華介紹,學校結合不同學科,在課程內容中融入垃圾分類知識。此外,每學期會開設至少兩次垃圾分類知識講座,邀請專家為學生講解,各班級平時也會利用班會向學生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在海澱區太平路小學,垃圾分類知識已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太平路小學副校長閆志瑋介紹,學校2014年開始使用自主編寫的三本生態文明校本教材,第一本便是“垃圾分類 文明生活”。

  閆志瑋介紹,這是該校第一版推行垃圾分類知識的教材,偏向知識理論的學習,小學三年級開始授課。“主要在綜合實踐課上教授,不同年級側重不同內容,一個學期大概有4周時間介紹環保、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閆志瑋表示,考慮到該版教材缺乏實踐活動、能動手操作內容,學校去年9月又推出了偏向實踐的“環保總動員”課本。

  “一個學期大概有8個課時,會在科學課上講垃圾分類內容,低年級要動手垃圾分類,中年級要參觀垃圾焚燒廠、了解垃圾處理的過程,高年級要回收利用紙盒做DIY鞋櫃等。”閆志瑋說。

  9月3日,燈市口小學,校園裡擺放著垃圾分類垃圾桶。

  鼓勵

  再生本、再生筆發給學生當獎品

  課堂科普之余,許多學校還鼓勵學生在校內踐行生活垃圾分類。

  9月5日,星期四,太平路小學的學生將家中的廢舊報紙、塑料瓶及電池等物品拿到學校回收。這是學校第22年推行每月一次的校級回收活動。

  閆志瑋介紹,學校校訓之一是“愛自然”。1997年,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所“手拉手 地球村”學校,當年就啟動了每月一回收的工作。

  “每月第一周周四是校級回收日,主要回收塑料制品和紙制品,培養孩子形成垃圾回收、分類習慣。”閆志瑋說,“最初,我們會將賣完的錢,捐給希望小學、基金會。2014年之后,學校開始聯系廠家,將回收的物品做成再生本、再生筆,發給學生當獎品。”

  該校六年級八班還有一個獨特的“1/4原則”。班主任要求,一張白紙的正反面,寫過的面積超過3/4,才可以扔掉。空白面積超過1/4,絕對不能扔。班裡的蘇同學表示,符合要求的紙可以放進班級的紙類回收箱中,“每次可以領一個‘獎票’,十個‘獎票’可以換一個蓋章。”

  太平路小學德育主任韓旭輝介紹,2012年起,對於將家中廢舊物品拿到學校回收的學生,學校會為其蓋上獎章,作為非物質的獎勵。“學生的垃圾分類行為,會記錄到環保評價手冊中。期末進行綠色環保班級評選,班級有獎狀,個人有‘綠色環保小衛士’稱號,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會獎勵圖書、文具和環保本。”

  閆志瑋表示,由於該校回收理念已貫徹多年,向學生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教育並不難。

  燈市口小學也在上世紀90年代,形成了垃圾分類的雛形。

  五年級語文老師袁日涉介紹,1999年,學校開始對廢舊電池進行分類回收﹔2001年,學校在班內設立“綠色銀行”專門收集可回收垃圾。如今,每個班級都設置了兩個垃圾桶,一個用於放置其他垃圾,一個用於收集可回收垃圾。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賣給回收公司,“學期末,有的班級一個月能換五六百元”。

  據介紹,學校將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賣掉,用於植樹養樹綠化活動。

  延伸

  教育了孩子,還帶動了一個家庭

  “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就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袁日涉表示,孩子的背后是家庭,更多的孩子學會垃圾分類,能帶動社會參與這一行動。

  北工大附中十八裡店分校學生張歆然表示,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后,今年爸爸媽媽在自己帶動下也一起參與小區垃圾分類,“我們家現在放了兩個垃圾桶,分別裝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再投放到小區的分類垃圾桶裡。”

  太平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陳先生介紹,學校給孩子講了很多垃圾分類的知識,也讓孩子回家督促家長做,他坦言,針對垃圾分類,孩子了解得比自己多,得向他學習。“孩子回家給我講的這些,也引起了我的興趣,但說實話,我了解的其實不多,也想好好學學怎麼垃圾分類。”

  韓旭輝表示,學生垃圾分類的意識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培養的,“讓孩子把垃圾分類的意識帶到家庭中,不僅教育了一個孩子,還帶動了一個家庭。”

  “希望通過垃圾分類,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六年級六班的李同學說。

  見習記者 徐美慧 記者 黃哲程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