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做“酷跑”教師 帶農村娃跑出一片天

2019年09月09日08:3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做“酷跑”教師 帶農村娃跑出一片天

  今年9月10日將是我度過的第六個教師節。6年前,我從邢台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后,報考了河北省大名縣的特崗教師,被分配到該縣西店中學做一名體育老師。

  如果教師存在“鄙視鏈”的話,你可能覺得,農村體育老師處於“鄙視鏈”的最底端,能有什麼好說的?但是,今天我想說說一名1989年的體育老師和一所農村中學的“酷跑”故事與夢想。

  這是所相對偏遠的農村中學,距離縣城約30公裡。我記得,2013年8月28日報到那天,校長開車來縣城接我,不知道一路拐了多少個彎兒才到學校。下車那瞬間,我驚呆了——說實話,眼前的學校沒教學樓,也沒有塑膠操場,隻有幾排瓦房,操場上還長滿了雜草。

  我感覺落差有點大,心裡著實打起了“退堂鼓”。這時,一群孩子突然圍了過來,沒等到我開口,他們就開始熱鬧地說了起來。

  “你怎麼長得這麼高啊?”“你肯定是體育老師吧?”“我們都喜歡體育課,但我們很少上體育課”“老師,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跳高”“我喜歡籃球”……

  很可愛,是吧?我也是這麼覺得的,再加上他們抬頭看著我時那種渴望又期待的眼神,我這個一米八幾的漢子被暖到了。

  我的夢想就是把自己所學發揚光大,來這裡不正好嗎?我可以讓農村孩子也感受到競技體育的魅力。

  這裡的孩子學習基礎雖然相對較差,但活潑好動,我想挖掘他們在體育等方面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成長。怎麼“挖”?我建議學校組建田徑隊,校長爽快地答應了。但孩子家長可沒那麼容易答應。他們覺得“體育有啥好練的?”“跑步能跑出什麼出息”“練這個能掙錢嗎?”,等等。

  我挨個給家長做工作,有時一天下來,嗓子啞到說不出話來,還是被家長們拒之門外。這一度讓我懷疑田徑這條路在農村行不通。

  不過,“有志者,事竟成”。有些家長還是被我說服了,抱著試試的心態同意了。2014年,學校有了第一支田徑隊。

  就像向學生和家長保証的那樣,為了學習和訓練兩不誤,每天早晨6點和下午放學后我帶著這些孩子訓練。

  剛開始,學校隻有一個閑置很久且坑窪不平的土操場,我和學生就利用閑暇時間扛著鐵鍬、鋤頭去修整,一邊修,一邊有說有笑,那個畫面真美。后來我們修出了一個不足170米的圓形跑道,但一到雨天,跑道就不能用了,並且受場地的限制,跑道兩端的弧度太小,加上缺少專門的田徑訓練器材,隊員訓練時經常受傷。我看著有些心疼,得想辦法啊!

  我們決定自制訓練器材:有隊員從自己家裡拿來了廢舊輪胎,再系上繩子就是阻力帶﹔沒有杠鈴就用水泥石塊替代,用“人背人”的方法來進行力量訓練﹔沒有場地,我們就借用另一所小學的操場訓練。后來為了鍛煉孩子們的耐力,我帶他們到公路上訓練。這條公路上的人和車很少,從早晨5點開始,一跑就十幾公裡。因為田徑訓練是一個系統性的訓練,所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哪怕是寒暑假,我們也幾乎從沒間斷過。

  說實話,訓練真的很苦很累。剛開始訓練時有些孩子會覺得氣喘吁吁,有的孩子腳上水泡起了又破,然后又起,覺得“我不行”“我堅持不下去了”。但事實上,訓練到現在,很少有孩子退出訓練。回想一路走來,我們一起跑,一起跳,哭過,累過,也被質疑否定過,但無論怎樣我們從沒有放棄過,這大概就是熱愛和夢想的力量。

  我帶的這支農村田徑隊隊員在同學中間看起來都很不起眼:都是十二三歲左右的年紀,有的家裡經濟情況不好,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父親殘疾,還有不少留守兒童。訓練兩年后,他們拿下了大名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第六名﹔2018年,我們有隊員獲得了河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青少年組田徑全能第四名﹔今年7月,隊員們在河北省中學生錦標賽中分別獲得了女子800米和1500米雙料冠軍、女子5000米亞軍和1500米季軍的好成績﹔剛剛過去的河北省青少年錦標賽決賽中,隊員李亞軒一人豪奪三項冠軍。同時在全國第二十七屆“飛躍杯”青少年錦標賽中,隊員還收獲了自己的首枚全國田徑競賽獎牌。

  看到這些成績,說心裡不驕傲是假的,我真的為這些孩子感到驕傲。我的夢想就是有一天,看到隊員們站上更高的領獎台,如今我們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雖說后來有機會離開這裡去一所更好的名校,但我不舍得。我們的學校已經正式更名為大名縣第一中學西店校區,體育教學的條件更好了,眼下,學校田徑隊一共有25名運動小將。

  接下來,我就想帶著他們繼續奔跑在追夢的路上,做教師中的“酷跑者”,也是追夢人。

  張國棟(河北省大名縣第一中學西店校區特崗教師,教齡6年)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