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三十六年堅守,隻為上好一門課

——記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教師楊漢文

2019年09月05日09:3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要不是被確診為肺癌晚期,楊漢文應該是在給備戰周培源力學競賽的學生們上課。“幾十年沒生病,一生病就是一個‘豪華型’。”躺在病床上的楊漢文還是很幽默。

1964年出生的楊漢文,自19歲大學畢業進入武漢城市建設學院(2000年並入華中科技大學)以來,在教學一線工作已有36年。他現在仍是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一名普通講師,一般每周有12節課,高峰時一周有24節課,平均下來每天至少有2節課。

楊漢文有論文、有科研項目,但是他評上講師后,30年來再沒申報過職稱。從1988年至今,楊漢文的許多學生已成教授、博士生導師,而他的頭銜再也沒有變動過。“隻想一心一意教好這門課。”楊漢文平淡地說。

“隻有把書教好,才對得起這個職業”

楊漢文剛上講台的時候才19歲,除了一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比他年紀大。“但講台下的學生都很尊重我。第一次站上講台時,我就覺得隻有把書教好,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職業,才能對得起這份尊重。”

楊漢文上課從不念幻燈片,都是用粉筆板書。一節課下來,4塊黑板都寫得密密麻麻。華中科技大學2016級工程力學專業學生吳楚畋說:“他上課有點兒像師傅帶徒弟,經常義務給有需要的學生‘開小灶’,每周日能幫大家補近10小時的課。”

在楊漢文的帶領下,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多次獲得國際和全國力學賽事獎項,他個人也曾獲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獎、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多年來,楊漢文一直擔任學校參賽隊的指導教師,先后輔導過數千人。

直至8月2日病發前,楊漢文依舊全年無休地對學生進行集訓拉練,准備帶隊參加第12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把教學界的尖刀”最終還是倒在了講台上。

課講得好,像花蜜一樣吸引無數學生

楊漢文的力學課講得好,像花蜜吸引蜜蜂一樣吸引無數學生慕名而來。他的大愛不僅體現在自己的課堂上,他對校外、國外的學生都一視同仁。

2018年,曾有兩名外校學生找到楊漢文,想跟隨他學習備考研究生。了解到這兩名學生的需求后,楊漢文欣然許諾,在家中為他們進行無償輔導,直至兩人都考上心儀的學校。“這倆孩子雖然本科階段不是在我這裡讀的,但他們一輩子都叫我老師。學生們待我如同親人,這是我最大的收獲。”楊漢文說。

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的王尚益,在劍橋大學求學時一度遇到很多學業上的問題。一個偶然機會,他打聽到楊漢文的力學課講得好,因此專門向他求教。“一學就是3年,對楊老師的稱呼從老師,到叔叔,最后叫師父。”王尚益說。

楊漢文回憶,重慶大學有個本科生,在每學期考完試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寫學期總結,然后發給他。一來二去,兩人成了網友,這名學生會時常找到楊漢文請教問題。“他過去叫我楊老師,現在叫我叔叔,把我當作親人,教學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最大的心願就是重返講台”

丈夫不申報職稱的執念,讓妻子熊麗萍有些不解。她曾多次督促丈夫把職稱評上去,甚至給丈夫定下目標——“55歲一定要把職稱評上”。

“我把職稱看得很淡薄,站好三尺講台比什麼都重要。”楊漢文依舊我行我素,“我覺得最光榮的事是教出了很多教授、博導,讓他們走上了工程力學之路,為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這種成就感不同於職稱,是我長期扎根講台的最大動力。”

即便在醫院的病床上,一談到教了36年的力學,楊漢文頓時滔滔不絕:“力學可以和其他學科交叉產生一個新的學科,比如最近提出的極端力學學科。在力學的迅速發展下,過去一些想也不敢想、碰也不敢碰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8月12日,楊漢文完成了正式抗癌治療前的最后幾項檢查。檢查過后,有幾名學生特地趕來看望,“楊老師剛剛做完全麻胃鏡,堅持不要攙扶,還順便說了一句,‘小細胞算什麼’”。

“抗癌前的檢查已全部做完,接下來就是等待治療方案,情況不甚樂觀。”剛陪著丈夫做完治療的熊麗萍面露憂色,“我深知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重返講台。”(程墨 毛軍剛 王瀟瀟)

(責編:實習生(樊潔瑜)、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