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校長白春禮:儲備科技創新硬核競爭力
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校長白春禮(學校供圖)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在雁棲湖校區舉行,6800名博士研究生、9100名碩士研究生、398名本科生和309名留學生順利入學。白春禮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校長,自2012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更名成立以來,每年開學典禮他都出席並致辭。
白春禮在發言中寄語2019級新生:希望同學們真學苦干,練就高強過硬的工作本領﹔厚積薄發,涵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誠實自律,形成嚴謹求真的學術品格﹔朴實沉毅,淬煉素位而行的處世態度。
白春禮的主題講話內容節選如下——
在山明水淨的金秋時節,我們相聚在美麗的雁棲湖校區,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迎接6800名博士研究生、9100名碩士研究生、398名本科生和309名留學生抵達科學之城,步入科學殿堂。在此,我代表中國科學院向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同學們選擇國科大,選擇中國科學院,選擇一條充滿荊棘但從不缺少榮光的科學之路!我也要向培養、支持你們一路走來的老師們、親友們,致以誠摯的感謝!
老師們,同學們!此時此刻,我要先向大家報告一個喜訊——8月31日早晨7時41分,中國科學院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顆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這顆衛星的主要用戶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其突破的關鍵技術將為基於超高精密測量物理的空間科學任務和重大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包括空間引力波探測、地球重力場反演、超高精度慣性導航等奠定堅實基礎。在此,我要向中國科學院大學、向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及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等所有參與研制的單位表示祝賀!
老師們,同學們!2019年是值得特別紀念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天,我們正站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新起點。我國科技事業也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跨越。10月1日當天,國科大的師生代表將現場參加天安門廣場群眾聯歡,有機會在天安門廣場聆聽祖國心臟的跳動,感受時代奮進的脈搏。這將是一次匯報、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人生的洗禮。
今年也是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七十年篳路藍縷,砥礪創新,從“兩彈一星”到哥德巴赫猜想,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從全球最遠距離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到全世界功能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曙光7000”,中科院始終屹立在我國科技創新的潮頭,發揮了科技創新國家隊中流砥柱的作用,助力中國科技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歷史跨越。
這些重大的創新成果,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國科大師生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付出。比如說,國科大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的張彌曼院士,在學生時代就立志投身中國近乎空白的古生物學和古脊椎動物研究,用一個甲子的時光解密遠古化石謎團,重構了陸地四足動物起源理論。你們的導師、中科院計算所陳雲霽研究員,主持研發的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得到了上百個國際學術機構和商業公司的關注﹔你們的學長、國科大2019屆博士畢業生鐘釗和何睿,畢業即入選華為公司頂尖學生年薪計劃﹔你們的學姐、2016級博士生郭玉婷,她的開創性工作榮登“2018年中國十大科學進展”。他們靠實力攀登、用能力說話,為大家樹立了標杆。
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又交到了你們手上,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機遇和挑戰無處不在的時代。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科學的世界有著無盡疆域等著你們去拓展,有著無限可能等著你們去創造。今年7月,在本科新生的錄取通知書裡,樹深校長特意嵌入了一枚“龍芯3號”處理器。我想就是希望每一位新同學,都能透過這份“硬核”的入學禮,讀懂你們這一代人要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在去年的開學典禮上,我希望國科大的同學們成為解決國之疑難的“強國一代”,能否真正成為“強國一代”,需要用實力去回答、用時間去檢驗。希望同學們能不負時光,回答好這個問題。作為大家的學長,我提幾點希望。
希望你們真學苦干,練就高強過硬的工作本領。科學研究沒有訣竅,就是錢穆先生說的能人肯下笨功夫。時間是科技創新不能缺少的變量,更是積澱科研真本領的根本保証。幾個月前,向國科大教育基金會捐贈150萬元設立學生獎學金的鄭儒永院士曾說過,“科研工作者,最不應該害怕的,就是吃苦,最應該習慣的,就是吃苦。”現在,我們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要攻關,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探索。希望同學們在科研學習中,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堅持“從復雜中求簡單,從紊亂中求秩序”,肯下笨功夫、練就真本領、精通真功夫,儲備科技創新的硬核競爭力。
希望你們厚積薄發,涵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科學的本質是創新,是突破舊的思維定式和舊的條條框框,是對前人的超越。因此,無論是理論創新還是實踐創新,都需要有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大家可能都知道FAST“中國天眼”,老百姓習慣將他比喻成一口“大鍋”,這口鍋很大,直徑500米,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在“天眼”設計之初的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隻有30米,從30米到500米,曾有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FAST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先生,他也是同學們的78級學長,敢為人先,用二十余載的時光筑成了這個奇跡。同學們,你們將成為科技創新主戰場的中堅力量,希望大家在學習和科研實踐中,始終保持年輕人的闖勁、鑽勁和干勁,善於洞察先機,敢於試錯“無人區”,去領略科學險峰的無限風光。
希望你們誠實自律,形成嚴謹求真的學術品格。科技界要形成良好學風,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本科生和研究生是科研人員的儲備軍,也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新生力量。大家一定要認識到追求真理的道路從不平坦也絕無捷徑。從開始科研工作伊始就要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端正良好的學術規范、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逐漸養成嚴謹求實、潛心鑽研的治學態度和學術品格,系好科研道路上的“第一顆紐扣”,實現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的統一。
希望你們朴實沉毅,淬煉素位而行的處世態度。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和形勢日新月異,充滿了太多的機遇和選擇。希望大家秉持順勢而為的人生哲學,順境時竭力追夢、拼勁奮斗,逆境中篤定氣韻、抱朴守拙。為人亦張亦合、接物能收能放,摒棄臆想、鏗鏘前行,堅守“素位而行”方可牢記初心、錨定方向,保持志氣不改、銳意不衰。也希望大家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浮華所擾,真正靜下心來,刻苦鑽研、不懈追求,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同學們,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是正在崛起的北京懷柔科學城。由此向北,距明長城3公裡﹔由此向南,距雁棲湖500米。這是一個傾聽內心、沉澱自我的好地方。今天你們的青春列車已經抵達科學之城。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你們一定能向黨、祖國和人民遞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