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9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寄語研究生:矢志做學問 寧靜以致遠

2019年08月30日17:5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校黨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 今日下午,天津大學正式舉行2019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校長金東寒在發言中寄語7000余名研究生新生:同學們成長的這些年,見証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希望你們珍惜在天大的時光,矢志做學問,寧靜以致遠。未來,你們定將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金東寒在題為《矢志做學問 寧靜以致遠》中的演講內容節選如下——

今天,我們這所百年學府因為你們的到來增添了別樣生機。你們在這裡即將開啟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涯,這意味著你們不僅僅是要學習獲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質疑與批判的精神,積極探索自然與文化的奧秘,勇於攀登思想與科學的高峰。研究生階段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會幫助你們實現從學習知識到創造知識,從人雲亦雲到獨立思考,從懵懂學生到嚴謹學者的跨越式轉變。

朱熹曾言:“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為學就是做學問,窮理就是探究事物的規律,而要探究規律就必須具備深厚的知識積累。學習的精髓在於研究,而科學研究本身是件艱辛繁重的苦差事,需要吃苦不怕苦、知難不畏難的精神。你們一定要在喧囂中保持內心的寧靜,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無論你們將來是否“以研究為生”,我都希望你們能在這個過程中窮究學理、錘煉品格,以豐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滋養人生。

一、做學問以求真為本,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1915年,時任北洋大學校長的趙天麟將“實事求是”四個字作為校訓延續至今。在我看來,“實事求是”告訴我們,做學問要從實際出發,以事實為依據,以效果為導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探索真理、把握規律。百年校訓“實事求是”在歲月積澱中歷久彌新,早已成為天大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也應當成為天大人的“第一課”。

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需要你們保持理性思考,學會批判性思維,善於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世界,總結規律,指導實踐。很多重大科學成果的誕生,往往都是對傳統認知的顛覆和對科學真理的堅持。正是愛因斯坦敢於挑戰權威,大膽質疑牛頓經典力學,才有了相對論的問世。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你們要永遠不滿足現狀,永遠不脫離現實,真正做到“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

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需要你們堅守嚴謹治學的校風。國內光纖通信領域專家、我校自動化學院楊恩澤老先生即將迎來100周歲生日,但至今仍然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他的研究生曾將偶然發現的實驗現象作為結論用在自己的論文中,楊老先生發現后,立即要求進行理論分析。這位同學至今都記得楊老先生的教誨:“科學研究不能有任何想當然的僥幸,光有實驗結果的論文是不完整的,沒有理論推導,實驗就沒有根基。”同學們,做學問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一萬小時的錘煉是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必經之路,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都能秉持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澱扎實的學識,打牢治學的根基。

二、做學問以求新為要,要有矢志創新的不懈追求。要堅信任何事物都有改進的可能,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發現問題,並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我看來,隻要你有問題意識,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有無數的地方需要改進﹔隻要你堅信辦法永遠比困難多,善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你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隻要用心,人人都能創新。

舉一個我本人經歷的例子。活塞杆密封是熱氣機的關鍵技術。要開發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密封系統,首先要建一個試驗台,能夠准確測量微小的泄漏。當時,國際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法,需要用到氦質譜儀,價格是我課題費的數倍,買不起。一種是間接法,通過測量氦氣的溫度和壓力算出泄漏量,好處是簡單便宜,缺點是誤差非常大。我就想到了高中化學學到的排水取氣法,既簡單便宜,又精度高,最終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今年以來,我們高興地看到:機械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多項科研成果應用於嫦娥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計劃﹔精儀學院光纖傳感團隊研發的高效傳感器,實現了一系列光纖傳感領域的突破﹔材料學院功能碳復合團隊研制出超高能量氟化碳材料,有望助力我國率先突破超高能量存儲這一“卡脖子”關鍵技術。所有這些創新成果的背后都凝聚著天大師生對矢志創新孜孜不倦的追求。創新之路注定坎坷,求知求學、科研攻關沒有捷徑。同學們,你們要認清前進的方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迎難而上的勇氣應對一切挑戰。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注意培養創新思維,激活創新潛能,磨煉創新意志,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三、做學問以求實為魂,要有家國情懷的使命擔當。你們要腳踏實地,知行合一,把個人的理想奮斗融入祖國建設中,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與擔當。“興學強國”的使命是天大人跨越三個世紀的堅守,一代代天大人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以推動社會進步、謀求人類福祉為己任,踐行著校歌中傳唱的“不從紙上逞空談,要實地把中華改造”的庄嚴承諾。

建筑學院年過七旬的王其亨教授帶領團隊完成眾多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測繪,為“樣式雷”整整跑了36年,整理、鑒識、判讀出了一萬多張“樣式雷”圖檔。他向中國、向世界証明了中國古建筑的不朽價值,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家國情懷”。最近,在中央4台播出的《雅礱江新傳》中,同樣有我們天大人的身影。建工學院水工科研團隊承擔的錦屏水電站大壩泄洪測試取得成功,這個被譽為“世界最難建設”大壩不僅是世界第一高壩,其施工難度也是世界施工界罕見的。天大人將不可能變成了現實,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中國水電史上鬼斧神工的奇跡。“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你們身處的這個時代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天大人從來都是堅定的行動派。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堅守家國情懷,傳承天大品格,擔負時代使命,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青年者,國之魂也,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你們成長的這些年,見証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希望你們珍惜在天大的時光,矢志做學問,寧靜以致遠。未來,你們定將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責編:李依環、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