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2019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牢記初心使命 勇做領軍人才

2019年08月29日15:2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東南大學/供圖)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 東南大學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近日正式舉行,校長張廣軍在發言中寄語3982名本科新生:以至善涵養家國情懷,以共享拓展國際視野,以創新引領未來,以奮斗造福人類。

張廣軍題為《牢記初心使命 勇做領軍人才》演講內容節選如下——

風雨兼程,終見彩虹。你們經過十年寒窗、砥礪奮斗,並在高考中綻放青春、夢想花開。你們接到了會唱歌的錄取通知書,也收到了一份邁上嶄新征程的通行証。置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你們既是新時代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也是東大首批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精英人才。感謝你們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選擇東大作為你們新的夢想起點和奮斗舞台!從今天起,你們都將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東大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一所大學的核心價值追求代表著這所大學的獨特氣質和鮮明品格。學術性、多樣性和卓越性,是大學永恆的追求,而一所成功的大學,往往具有三個要素:一是要有崇高的辦學理念和明確的辦學目標,二是要有一大批高質量、負責任的學術群體,三是要有可持續優化的組織制度和文化生態。你們選擇的東南大學,正是一方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追求卓越的學府聖地。在我們的四牌樓校區,有一棵歷經1500多年的六朝鬆,她涵養綿延了東南文脈,既見証了東吳太學、六朝宮苑、明朝國子監的滄桑,也見証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變遷。東大既是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學衡派的誕生地、現代藝術教育的發源地,也是新中國成立和發展的重要奉獻者和開拓者,117年來共走出了200多位兩院院士,培養了34萬精英人才。茅以升、嚴濟慈、竺可楨、李四光、楊廷寶、吳有訓等先生曾在此執教,開創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和理論創新的先河﹔李叔同、陶行知、馬寅初、吳宓、徐志摩、聞一多、徐悲鴻、張大千等先生也曾任教於此,竭力弘揚文化、昌明國粹。復更名東南大學以來,從以齊康院士、韋鈺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東大人,再到以繆昌文院士、王建國院士、尤肖虎教授、樊和平教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東大人,都在國家行業領域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一代代東大人堅守“止於至善”的大學之道,鑄就了“以科學名世 以人才報國”的初心使命和奮斗擔當。

新時代,新氣象。如今的東大正肩負著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新使命,譜寫著逐夢一流、止於至善的新篇章,並確立了“1-10-100”的東大夢願景,即到2030年前后,東南大學將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位居國內前十位左右、躋身世界前百位。為此,學校正按照“瞄准前沿、服務戰略、師生為本、人才為先”的辦學思路,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並全面實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動計劃,努力形成思想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領軍人才培養新格局。其中,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是學校實施領軍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內容,你們是首批改革的先行者,期待著你們的努力和踐行,並與全校師生員工同步伐、齊奮進。

卓爾不凡的人,往往植根並依賴於他們所處的時代。曾任教東大的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寫道:“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當代青年所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代。在這個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同時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更為神聖和艱巨的時代使命,你們同樣要思考:你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們的價值追求是什麼?你們應該如何以青春之我擁抱新時代、奮斗新時代?在我看來,每個人都充滿無限潛能,樹立遠大目標並為之而奮斗,每個人的夢想都會成真。對於學校而言,我們致力培養也最終希望你們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擔當引領未來和造福人類的領軍人才!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把握奮斗目標,我想與大家共同分享關於領軍人才的四個內涵。

一是要以至善涵養家國情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國一體是中華文明的特質與內核。無數中華兒女以民族大義為念,以家國天下為重,矢志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境界並為之奮斗。在上世紀初期,東大的無數前輩先賢勇擔民族大義和強國使命,開啟了東大人探求真理、化育英才、追逐至善的歷史序幕,並較早成為南京地區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和宣傳共產主義信仰的革命搖籃。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四牌樓校區梅庵召開,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並致辭,瞿秋白、惲代英、鄧中夏等革命先驅參加會議,成為南京和我校寶貴的革命文化遺產。在新時代,希望同學們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樹立遠大理想抱負,以“止於至善”的精神境界涵養家國情懷,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到國家夢、民族夢之中,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始終與國家共命運,與時代共融合。

二是要以共享拓展國際視野。“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使命擔當的邊界也更為寬廣。在三江師范學堂時期,東大深受日本師范教育模式影響,任教日本教習多達29人﹔郭秉文老校長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第一位教育學博士,1921年他正是借鑒美國現代化大學的模式創建了國立東南大學。當前,我們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強校之路,大力實施“國際化聯合”戰略,深化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互換和聯合培養。希望同學們堅定自信、胸懷天下,樹立開放共享的理念和思維,發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努力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遠的視野不斷提升全球勝任力,為走進世界舞台中央積累能量。

三是要以創新引領未來。創新是引領發展,也是引領未來的第一動力,歷史上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的發展態勢和基本格局。當前,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日趨深入,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時代如期而至,已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踐証明,科技創新和強國崛起與發展無一不依賴其教育質量與發展能力。一代代東大人敢為人先,勇於創新,贏得了“以科學名世”的廣泛贊譽,比如首任工科主任茅以升是我國第一個獨立造橋的中國人,創辦我國首個地學系的竺可楨是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在杰出校友中,吳健雄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任新民、黃緯祿等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王澍獲得“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近年來,東南大學在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自主創新,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和工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希望同學們傳承東大“以科學名世”的勇氣和智慧,苦練自主創新本領,真正以創新進,以創新強,以創新勝,以創新引領未來。

四是要以奮斗造福人類。“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馬克思17歲時的初心選擇了為人類造福。當前,面對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中國擔當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指明了方向,並將通過建設一個和平發展、蓬勃發展的中國,造福中國人民,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孫后代。東大近年來在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AMS空間科學實驗、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和南極科考等方面的探索,也正是我們為造福人類做出的行動和貢獻。希望同學們以不懈奮斗和自覺行動,努力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在建功時代、造福人類中創造價值、成就大我。

以至善涵養家國情懷,以共享拓展國際視野,以創新引領未來,以奮斗造福人類,這是我們對勇做領軍人才的一種理解和追求。我相信大家會對領軍人才的這四個內涵有更多的思考與行動。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們能夠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青春。我也誠摯期盼與你們攜手一道,在東大這片學府聖地和青春舞台,寫好東大故事、筑就中國夢想、譜寫時代華章! 

(責編:實習生(樊潔瑜)、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