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受訪者:“逃避式考研”的人是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65.9%的受訪者坦言考研是為更好找工作 六成受訪者認為“逃避式考研”的人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近年來,考研的人在不斷增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出於延緩就業而考研,這種行為被稱為“逃避式考研”。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了一項關於考研的調查,71.4%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決定考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逃避”傾向。不過,僅三成受訪者認為“逃避式考研”能達到逃避的目的。65.9%受訪者坦言自己考研是為了提升學歷更好地找工作。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44.6%的人考過研,27.8%的人打算考,27.6%的人沒有考過,也不打算考﹔在校生佔24.0%,已經工作的佔74.2%。
61.6%受訪者認為“逃避式考研”的人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柳文(化名)本科學的是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目前在西北政法大學讀法學研究生。回憶起自己的考研之路,柳文說,她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歡本科的專業,想借考研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來學。“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畢業了可以做什麼,感覺很迷茫”。
楊方(化名)去年考取了廣西大學的研究生,談到當初選擇考研的原因,她說,現在工作競爭的壓力大,考研可以讓自己有名牌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多一些選擇的機會,而且進一步學習也能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
調查顯示,受訪者考研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提升學歷,更好地找工作”(65.9%),“出於學術興趣,為了深入地做研究”(34.5%),“留戀校園”(23.9%)等。
不過,在被問到決定考研是否存在逃避現實問題的因素時,22.0%的受訪者坦言“是”,49.4%的受訪者表示“一定程度上是”,也即71.4%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決定考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逃避”傾向。
“很難說這是一個好的或者壞的選擇,確實有一部分同學的考研是盲目的,缺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分析,第一,目前許多崗位,研究生學歷的人確實比本科生學歷的人更具有優勢,比如國家公務員等,因此許多學生希望通過考研讓自己的就業更加理想﹔第二,不少學生在大學期間發現自己的專業不夠理想,希望通過考研換個專業、實現人生的再次轉折﹔第三,現在大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一般也都是支持孩子來提升自己的。
錢楠(化名)是2019年的畢業生,現在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錢楠大四時也嘗試過考研,但是最終沒有成功。“那段時間我有點渾渾噩噩的,感覺我學的土木工程這個專業,本科畢業沒什麼就業市場,想考個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但是備考階段比較迷茫,更多是看著身邊人在考研自己也就報考了”。
來自山東的王爾(化名)畢業兩年了,現在正准備考研。在經歷了職場后,她覺得,一些人“逃避式考研”主要是在逃避踏入社會后的工作壓力和人際關系問題。“就業后不僅需要面對具體的工作壓力,還要處理公司裡各種人際關系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會留戀學校裡面相對單純的環境”。
對於“逃避式考研”的現象,61.6%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被動選擇,說明考研者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48.4%的受訪者覺得完全因為逃避問題去考研其實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37.5%的受訪者覺得這樣缺少對學術的興趣,會影響讀研的收獲。
“我覺得這個現象在本科畢業生中比較普遍。找工作競爭壓力大,很多人稀裡糊涂讀到大四發現自己跟社會無法很快接軌,會覺得迷茫。”柳文認為,“逃避式考研”其實是一個常見現象,但是完全以逃避現實為目的去考研往往很難成功,“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中途很容易放棄。即使考上之后,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是否適合自己也是個未知數,研究生畢業之后何去何從等問題也遲早得面對 ”。
僅三成受訪者覺得“逃避式考研”可以達到逃避的目的
為什麼會出現“逃避式考研”的現象?調查中,59.1%的受訪者歸因於就業壓力大,要減輕就業焦慮﹔55.6%的受訪者覺得高學歷已成為社會趨勢,不考不行﹔44.4%的受訪者認為這樣可以晚些進入社會。
錢楠覺得,有的人之所以在考研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學術理想和動力,主要是因為缺乏對於自身未來發展的規劃,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考研就變成了一種逃避的途徑。
柳文覺得,“逃避式考研”的現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有的人通過本科的學習,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適應社會和職場。另一方面,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一些職業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20歲出頭的年輕人,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心智上沒有那麼成熟,看到身邊的人紛紛考研,提升學歷,也就容易隨大流”。
楊方認為,“逃避式考研”很難達到逃避的目的,“畢竟考研也是一個持久戰,這個過程很枯燥,沒有堅定的信心難以堅持”。
調查中,僅30.2%的受訪者覺得“逃避式考研”能幫助考研者成功逃避問題,40.6%的受訪者覺得不能,29.2%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短暫的逃避是可以的,而且有些人雖然出於逃避問題的心理去考研,最終也在考研和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但是,有一些自己之前逃避的問題,最終還是會擺在眼前,該承擔的責任還是得承擔。” 柳文說。
“考研的原因本身就是多種多樣的,這裡面有逃避的心態也算正常。關鍵是要對考研者進行正確的引導。”柳文覺得,應該讓大學生明白考研到底是在考什麼,研究生意味著什麼,去工作的話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越早明白這些道理就越容易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楊方認為,無論考不考研,都要在大學學好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具備較高的就業能力,讓自己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
減少“逃避式考研”現象,調查中,63.3%的受訪者建議完善本科生、研究生培養政策,讓學生能學有所用,57.8%的受訪者建議就業市場在人才選擇上做到文憑與能力並重,減少就業中的學歷歧視,48.3%的受訪者建議改變大學生逃避的心態,幫助他們積極面對困難與挑戰。
李立國認為,一方面,高校有責任幫助大學生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學生自身也要做好職業規劃,思考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如果確定要考研,就要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備,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山 實習生 徐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