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新教材·新內容·新氣象

2019年08月28日08:1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教材·新內容·新氣象

資料圖片

《思想政治》教材更生動,更富有感染力。情境化教學讓看起來非常抽象的理論概念變得更加直觀、感性,更加接近高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語文》必修上冊以“勞動光榮”為主題專設一個單元,選取謳歌勞動人民、勞動模范、勞動精神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和繼承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良傳統,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崇高、勞動美麗的觀念。收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選文數(136篇/首)的49.3%。《歷史》教材涉及歷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學、法律等著作80余部,重大發明創造50余項,藝術作品40余件,引導學生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9月,統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教材將率先在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級開始投入使用。新教材呈現哪些新氣象?8月27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相關情況。

思想政治 在理解中貫徹新思想,在感悟中建設新時代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4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3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總主編、南京大學教授張異賓介紹,教材系統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讓學生理解為何、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整體構建、分塊安排教材內容。必修4冊教材採取總分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總覽和基礎,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總體了解﹔《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分領域進行深入闡釋,讓學生具體理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選擇性必修3冊教材則重在培養學生用全球視野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用法律手段處理日常問題,用科學思維探索認識世界。

教材編寫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注重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材料,便於學生結合實踐理解理論問題、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困惑,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有機統一起來。著力改進教與學的方式,通過活動與正文相互嵌套、問題情境創設、綜合探究活動設計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實踐能力。

教材設置單元導語、課導語、正文、穿插於正文中的各種欄目、綜合探究。基本欄目有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專家點評、名人名言、名詞點擊等5種類型。部分教材設置了體現本冊特點的欄目。這些欄目和正文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整體,從不同角度展開內容。

為突出綜合性和實踐性,教材設置了《綜合探究》內容。《綜合探究》通過創設豐富多樣的情境,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圍繞議題,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語文 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

“高中收入古詩文有67篇(首),佔全部選文的49.3%,這裡面有一部分是課文,一部分是課外古詩詞誦讀,這部分不是課文,如果按純課文來算的話,古詩文佔了42%左右。大家關心的是背誦,其實背誦篇目不是很多,高中要求背誦的古詩文才20篇。如果以三年來算,平均每個學年也就六七篇,並不是很多。”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說。

普通高中《語文》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冊。創新教材體例設計,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雙線組織單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為核心,細化出“偉大的復興”“使命與抱負”“青春激揚”等若干人文主題,作為單元組合和內容選擇的一條重要線索,發揮語文教材的鑄魂培元作用。以課程標准規定的12個學習任務群作為另一條線索,將其分解為若干學習專題,構成28個學習單元,落實語文素養的各項培養要求。

28個單元中,22個單元以課文為核心構建,基本欄目包括單元導語、選文、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選擇性必修教材稱為“單元研習任務”)。單元導語提綱挈領地說明單元人文主題、選文情況、核心學習任務及學習目標。學習提示設置於課文后,重在激發閱讀興趣,提示學習重難點,提供閱讀方法和策略。單元學習(研習)任務實行結構化設計,引導學生開展各種體驗性和探究性實踐活動,綜合提升語文素養。教材將寫作任務融入單元學習任務中,讀寫結合,發揮課文的范文作用,讀什麼寫什麼,解決讀寫分離的問題。教材還有2個整本書閱讀單元和4個活動類單元。這些單元以一體化設計的學習任務為核心,帶動整本書的閱讀或實踐活動的開展。

教材強化語文實踐活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圍繞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深度閱讀、讀寫結合為指向,靈活設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學習活動。改變過去常見的以單向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思路,注意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歷史 將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歷史敘述和評判中

普通高中《歷史》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

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張海鵬介紹,教材圍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証、歷史解釋、家國情懷5個核心素養,總體安排、各有側重地進行內容和欄目設計。通過正文、歷史圖片、地圖、欄目及問題探究與學習拓展,既體現歷史知識的學習,又強化歷史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通史與專題史結合,多維度呈現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必修2冊教材按通史的體例編纂,以時序為基本框架,展現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從分散到整體、五種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使學生認識人類歷史演變的基本脈絡。選擇性必修3冊教材採用專題史的形式編纂,呈現中外歷史上的重要內容,各專題內具體內容則依照時序進行表述。

教材每課以正文為主體,輔以一些功能性欄目。其中,“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所涉及的主要歷史內容和學習要求,“導入圖(語)”生動、簡潔地引出本課要講述的內容,“學習聚焦”提示學習重點,“史料閱讀”簡要補充拓展相關文獻材料,“歷史縱橫”對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等作進一步補充、擴展,“思考點/學思之窗”強化學生對正文涉及內容的思考,“探究與拓展”重在提升學生對相關材料、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此外,每冊教材各設一節活動課。

(本報記者 靳曉燕)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