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秋招在即:招聘平台花樣多 警惕線上中介陷阱

傅曉怡  何欣禹
2019年08月26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程 碩作(新華社發)

  隨著求職高峰到來,市面上大大小小的求職中介開始發布大量招聘信息,不少平台推出了招聘“內部資源”,付費“簡歷免篩”“優先面試”,甚至還有“保offer”等誘人項目,吸引了不少求職者的注意。然而,這些所謂的福利,陷阱重重,並不一定能夠達到求職者預期的結果甚至可能有欺詐行為發生。

  

  誘惑雖大,隱患也多

  “秋招內推倒計時1天!內推碼不多了,搶完為止!”“簡歷免篩、直通筆試,通過后優先面試”……對於忙著找到一份好實習機會、好工作的求職者來說,這些充滿誘惑性的字眼無疑令人心動。在“秋招”季,能夠找到一條捷徑,就意味著獲得理想崗位的機會又大了些。

  一些線上中介平台正是抓住了學生想要進入名企實習的心理,推出了“付費內推”項目。這些平台往往聲稱與眾多企業達成合作,可利用這些資源內推大學生去企業實習,但獲得內推的資格需要付費,費用從幾百到上萬元不等。有的實習生交錢后,獲得的崗位常與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不相符,但也無法退款﹔有的則是內推失敗,得到中介的反饋稱“我們盡力了”﹔更有甚者,被中介宣稱的“預付500元安排筆試保過”所吸引,可收費后卻再也聯系不上中介。

  除了與名企合作之外,某求職平台稱“目前已與超過200位世界500強的咨詢師合作”,另一中介則提供“超過900位全行業精英在職導師名單”,涵蓋諸多領域。但這些咨詢師多為化名,真偽難辨。

  此外,求職者選擇借助平台的方式后,將大量的個人信息暴露給了中介,若中介平台存在漏洞,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付費內推,真假難辨

  如今網絡上常見的求職平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純分享招聘信息的,另一種是通過吸引求職者交費購買課程或內推資格來賺錢。在網絡時代,線上求職中介利用其信息豐富、傳播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成為連接企業與求職者的重要載體。然而,平台提供的信息魚龍混雜,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往往防范意識較為薄弱,又迫切地尋求理想職業,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一些平台通過上課、咨詢等方式對應聘者進行求職輔導,增強學員的求職能力和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些通過收取費用來提供內推資格的平台,多半還要讓求職者加微信群、將信息推薦給朋友圈好友,涉嫌傳銷﹔且內推資格通常只是平台方的承諾,真實性與有效性都存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9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証和其他証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相關專家指出,中介有償向求職者提供信息和資源在法律上行得通,但所提供資源的真實性無法保証,求職者的權益難以保障,這其實是在法律“灰色地帶”游走的行為。

  另外,有專家表示,收費內推的行為可能涉及欺騙。中介平台如果未經企業允許,卻推出“付費內推”的項目,是涉嫌虛假宣傳的行為。若企業與中介確有勾結,而中介向求職者提供內推服務,實際上是企業變相向求職者收費的行為,也不為法律所允許。

  多管齊下,共同防治

  對於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求職者來說,防范意識薄弱往往是踏入平台求職陷阱的重要原因。對平台信息真實性核實不夠,或輕易將個人信息泄露給平台,都有可能造成自身上當受騙。

  業內人士指出,對於求職者而言,要練就一雙“慧眼”。切忌輕信平台提供的“捷徑”,盡量通過企業官網、線下招聘會等多種形式來獲得真實准確的信息,不被平台的花言巧語所哄騙,通過正規渠道求職。同時也要意識到,若有能力通過企業官方渠道獲得實習名額,付費給平台獲得內推資格只是不必要的花銷﹔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內推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公司招聘更看重的是個人實力,而不僅是一份好看的簡歷。因此,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才是進入名企實習的根本條件。

  線上中介要承擔起合法有效對接雙方的主體責任,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更應注意平台的規范化管理。要打造信息透明的求職信息平台,保障信息真實,既服務好求職者,也服務好用人單位。同時,線上平台還應重視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這也是作為中介的基本要求和底線。

  專家表示,除了平台和求職者自身做好規范和防范之外,有關部門也要有相應的監管措施,對游走在法律界限邊緣的行為進行規范,做好宏觀層面的調控,建立更有效的准入機制和審核機制,切實維護求職者的合法權益,讓選賢舉能之風盛行。人盡其用,社會發展才會充分涌動活力。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