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破冰”

2019年08月21日09:04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再次成為焦點,因為沒有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會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根本轉變。

評價是導向,評價改到哪裡,育人方式就會改到哪裡﹔評價還能激發活力,給學生裝上成長的發動機。這些年來評價改革一直沒有間斷,當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卻在是否與高校招生錄取挂鉤、如何挂鉤上打住了,主要原因是對它的公平性普遍持懷疑態度。綜合素質評價必須下決心解開這個死結,實現破冰之旅。

分數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嗎

公平是社會的基石。如何才能公平呢?大家認同分數。在當前環境和條件下,分數是評價的基准、基數,沒有分數萬萬不行,可是僅有分數也不行。學生的潛能各不相同,大家生來不一樣,每個人的體力、智力和性格等千差萬別。統一高考讓不同的學生做同樣的試卷,等於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大家。如果這把尺子側重於語言潛能的考查,則語言潛質突出的學生會在考試中佔據優勢,而對於在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轉換、身體運動等方面有潛質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優勢就沒有機會充分顯現出來。每年高考不同學科試卷難度不同,造成有些考生顯露了潛質,另一些考生可能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舊高考的模式隻有兩種:要麼選擇數理化,要麼選擇政史地,這對於文理兼修的學生來說,就不合適。公平的做法是盡量多幾把尺子衡量人,讓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把尺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智。

另外,對考試過於執迷還會帶來這樣一個問題: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責任擔當意識、創意物化能力等,不能隻通過考試方式來衡量。在答卷中勞動觀念講得很漂亮,不代表勞動實踐干得也漂亮﹔知道“孝”字怎麼寫,不等於在家能夠盡孝道。紙上做實驗,岸上考游泳,這種評價方式必須改。“德智體美勞都要考,不考就意味著不重要”,這樣的呼聲缺乏必要的理性,事實上考試不能承載這麼多的功能。

真實的才是可靠的

公平公正、讓人信服的評價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客觀事實是已經發生的事件、事態,它是有據可查的(已經發生的事總會留下可考証的物品、印記),經得起他人檢驗的、不容爭辯的。用事實講話就是用真實的、有說服力的証據說話,把評價做實,不說假話、空話和套話。無論是2014年底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還是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都強調客觀有效記錄學生成長經歷及其突出表現,收集相關事實材料(以此為依據說明學生的個性潛能等),並建立健全公示審核制度。現在的問題是不少學校忙於開展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定等,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中充滿了“某生在校表現非常好、遵守紀律、熱愛集體、尊敬師長”之類的主觀評語以及該生發表的文章之類的東西,至於這類評語的依據是什麼,文章作品是怎麼來的卻無從考証,這自然會引發社會的普遍質疑。在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上,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恐怕還得像小學生那樣,學會將關於“事實”的陳述和關於“看法”的表述區別開來。“××自2018年9月—2019年6月擔任高二(1)班的班長”,這是個客觀事實的陳述﹔“××是個了不起的班長”,這是主觀判斷,需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之后,才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確認。當前,應先以關於“事實”的陳述為主,並確保它的真實性。隻有真實的,才可能有價值。

寫實記錄由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學生記錄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他回過頭來看自己、反思成長經歷、感悟生命意義的過程。選擇什麼來寫,這反映出他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所選定的成長經歷要詳細記錄,既便於考証、打假,也便於從中分析把握具體的潛能、品質等。在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每個人都在被大量的智能設備跟蹤著、記錄著,形成了自己很少覺察到的“數據自我”和“數字生態圈”,這為記錄學生成長經歷及其表現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走專業化評價之路

在諸如嬰幼兒奶粉質量之類的專業問題上,我們是相信少數質檢專家的意見,還是相信多數群眾的意見呢?當然,許多人可能傾向於兩方面的意見都要聽,問題是在這兩種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有時候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的意見完全相左)到底聽誰的?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社會上不少人既不聽環境部門關於空氣中輻射劑量一直在較低水平的報告,也不聽專業人士關於不當或過量食用碘鹽或其他碘化物會導致潛在的副作用的勸告,將超市食鹽搶購一空,這讓我們發現社會有時不夠理性,缺乏應有的專業態度。堅持走專業化之路、讓專業人士說了算,讓學術的內在邏輯成為專業性工作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標准,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知識界部分學者或者依附經濟,或者依附西方知識體系,專門找一些有關中國的數據,放入西方的價值體系、技術模型中,然后得出一個研究結論來,很少踏實地研究中國實踐,很少在中國敘事或中國故事的基礎上把經驗材料概念化、觀念化或理論化。學校教育過分地與經濟聯姻,會造成專業底線要求的遺忘。無論是學校物質設施,還是制度規定、活動安排等,把孩子的健康成長丟在一旁的情況時有發生,基於專業的意見往往得不到重視。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無疑是個專業活兒。素質是內在的,一般不能直接觀測,需要以活動為載體進行間接分析、推測。素質與外在表現之間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同樣的行為可能為不同的動機驅使,同樣的意圖可以通過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達出來。處於成長中的青少年素質狀態不那麼穩定,尤其要慎重對待。找到某種素質的關鍵表現,並且對有關表現的水平進行劃分,就像找到血壓這一外在指標來判斷心血管系統的運行狀況一樣,挑戰性很大,沒有什麼捷徑可走,非下苦功夫不可。而當評價結果與高利害的招生錄取挂鉤時,這個難題必須攻克下來。要通過培養培訓以及實操,造就一支專業化評價隊伍,採取專業化的程序、辦法進行。在當前專業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適宜從最基本處做起。可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大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規定幾條底線要求,如勞動實踐多長時間,完成什麼樣的勞動任務﹔開展什麼樣的研究性學習,完成怎樣的研究報告﹔學習怎樣的選修課程,完成怎樣的作業或作品等。達不到底線要求的,可在招生錄取時否決之。

確立規則至上的觀念

一旦與招生錄取硬挂鉤,就有可能發生弄虛作假事件。我們不是等待社會誠信機制普遍建立完善之后再去硬挂鉤,而應積極面對並防止造假事件的發生,在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使用中逐步建立誠信機制,贏得社會的普遍信任。第一,在材料收集上,強調以原始材料、過程表現為依據,而不只是成品、証書。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不是以他人的証書為主要依據下判斷,而是直接根據過程表現和原始材料進行分析判斷。如果材料不足以說明問題,可安排面試。第二,規范評價過程,特別是主動公開材料甚至面試過程,接受社會監督。要以經得起檢驗的程序規則和一定的“關系距離”來保証公平公正,不能把對公正的期待建立在蒼白無力的說教上。還是那句老話:“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第三,一旦發現造假事件,必須嚴肅查處,公開曝光,尤其是對集體造假事件不能手軟。現在不是沒有規則,缺少規則,《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就是綜合素質評價上位的規范。我們需要確立規則至上的理念,在規則面前,“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能法外開恩。

(作者:柳夕浪,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8月21日第3版

(責編:實習生(王子文)、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