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留學青年尹旭:走進古代俄語世界

本報記者 趙曉霞
2019年08月15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論文比賽獲獎論文報告會上,尹旭在做報告。

  1個月后,尹旭將在莫斯科大學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答辯通過,他的古代俄語研究之旅將又走過一站。

  就他所學的專業,在俄羅斯攻讀博士期間,有國內老師和尹旭交流過,問他“回國之后怎麼辦,誰會學這個呀”?

  確實,在不少老師、同學眼中,古代俄語專業“不太好就業,實用性不強”。但在尹旭看來,古代俄語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值得投身其中。“就業不太容易是事實,但不能因為實用性不強就不學。古代俄語是俄語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有人去做。”

  進入新的學術世界

  據尹旭介紹,目前國內研究古代俄語的人才較少,不少該領域的學者年齡偏高。“在我本科和碩士就讀的學校北京大學,左少興老師是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已是89歲高齡。”尹旭說,“不隻在國內,就是在俄羅斯,當地學生中選擇古代俄語作為專門研究對象的博士生也不多,因為會考慮到未來的就業情況。”

  但尹旭從對古代俄語感興趣開始,就對自己的選擇十分堅定。他還記得,在北大俄語系讀碩士一年級時,機緣巧合,被安排將左少興老師文章的手稿錄入電腦。左老師送了他一本自己主編的《俄語古文讀本》,希望他從初學者的角度提些建議。“看著看著,我發現很有意思,也開始對古代俄語有了興趣。”

  在明確了研究興趣之后,尹旭開始為實現未來計劃做准備。他經常瀏覽一個分享文獻資料的論壇,還借此結識了莫斯科大學的一位年輕教師。正是這位老師為尹旭介紹了博士導師。“我的博士導師帶外國學生很有經驗,我是她所帶的第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尹旭說。

  入讀莫斯科大學后,無論是課程安排,還是師資水平,都給尹旭帶來了很大沖擊,為他在古代俄語領域的研究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通識課和專題課,讓我的研究視野變得開闊,同時我也學到了古代俄語研究領域中很多之前不了解的知識,再沿著這些新知識的線索順藤摸瓜,感覺自己進入一個新的學術世界。” 尹旭至今記得入學伊始的觸動。

  被同學評價為“不倦”

  尹旭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題目是語法思想史,即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語法思想發展。“我選了兩部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分析,它們可以被看做是俄語語法詞典的前身。通過研究,分析其和現代詞典的相似性及相關性。但詞典比較只是研究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分析古代詞典裡所蘊含的思想。”

  在展開研究之前,尹旭需要將其中一部詞典錄入電腦,為之后的統計分析做准備。“我導師之前已經錄入了一部,部頭較大的這本需要我自己錄入。符號非常多,隻能用人工錄入這種最基礎的方法。”從入學當年的11月到次年10月,尹旭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錄入工作中,最終的成果是長達近500頁的Word文檔。“隨著對材料的熟悉,可以一邊錄入,一邊分析。若遇到一些特殊的現象,就會標出來,這為論文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尹旭說。

  費時費力的錄入工作比較枯燥,需要長時間面對電腦。“一旦開始錄入,就連吃飯也是隨便湊合,但看到成果有了進展會很開心。”尹旭說,“我在俄羅斯接觸到的語言研究大多是從實例出發進行統計分析,在錄入過程中,發現有趣的現象,我會感到興奮,也有了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周圍的同學看到尹旭做的錄入工作,有的佩服,有的不能理解,在他們看來,“做類似研究的學生不多,實在太枯燥了,很難堅持。”尹旭的回應是基於“興趣”。他還記得,入學第二年的1月,有10天時間,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前,都在做錄入工作。“可能跟我性格有關,坐下就懶得動。同學對我有個評價——不倦,認為我對學習過於執著。”

  填補語法思想史研究空白

  錄入完成后,尹旭開始進入論文寫作階段,連偶爾和同學聚餐放鬆也取消了。那段時間,做飯成了他的主要娛樂活動。凌晨入睡,早上八九時起床,這樣的作息時間是他寫論文期間的常態,幾乎未改變過。同學跟他開玩笑說:“尹旭在莫斯科最遠到過的地方是機場。”

  去年9月,尹旭完成了論文寫作。對他來說,用俄語寫作是論文寫作中最難的,因為需要用俄語進行思維,需要適應俄語寫作習慣中的用詞、語序和句際聯系。

  讓尹旭更難忘的是,論文完成后,導師因身體原因入院手術。剛出院就開始改他的論文,天天打電話告訴他哪段需要改。“逐字逐句進行修改,前后改了1個多月。導師對學生的負責態度,讓我很是感動,希望將來我也能像老師那樣對學生認真負責。”尹旭說。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2016年5月,在一個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尹旭就自己畢業論文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報告,反響很好。“我研究的這個題目,到目前為止,能看到的研究文獻僅有兩篇文章。”正如尹旭的老師評價他的畢業論文所說,“填補了語法思想史研究的空白。”尹旭介紹說,在學術界公認的表述中,俄語語法詞典的最早版本出現在20世紀。他和老師通過分析研究,得出一個結論——俄語語法詞典的原型,早在16世紀末就已出現。

  有人曾問尹旭:“你從事的學術研究對社會發展有什麼貢獻?”

  尹旭答:“從整個古代俄語研究來說,任何一部獨立文獻的研究都是有意義的,是補充,也是印証。”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