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布衣院士”盧永根病逝 捐積蓄捐遺體精神永存

2019年08月12日14:2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圖片來源: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人民網北京8月12日電 據華南農業大學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農業科學家、作物遺傳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今日4時41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

盧永根,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歷任華南農學院助教、講師,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199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第二屆、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生物學部副主任,中共廣東省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先后榮獲“南粵杰出教師”特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南粵楷模”“全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僑界杰出人物”等榮譽和稱號。2018年3月1日,獲“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擁有70年黨齡的盧永根曾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把一生獻給祖國。”2017年3月,他毅然決定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忠誠於教學科研的青年優秀教師和支持開展學術交流。患病前,盧永根就辦理了遺體捐獻卡,決定去世后把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

盧永根同志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20世紀60年代,他協助著名水稻專家丁穎教授組織開展“中國水稻品種光溫條件反應特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對我國各地區水稻引種、地方品種資源的改造和利用、耕作制度改革和品種選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受到國內外稻作學界的高度重視。1964年丁穎教授逝世后,盧永根同志接手主持試驗的總結和編寫《中國水稻品種的光溫生態》一書,該書1978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並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經過數十年堅持不懈的研究探索,盧永根從細胞遺傳學的角度研究了中國栽培稻的起源,首次建立了我國三個野生稻種的粗線期核型,從細胞遺傳學的角度証實了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他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中取得很大進展。特別是和學生一道提出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新學術觀點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籼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學界認為是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系統的新認識,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他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同時,他堅持把育人放在學術工作的第一位,對學生和年輕教師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思想上學業上生活上給予充分關注和關心,在作物育種和遺傳學領域培養出了一批優秀學術骨干。(李依環)

(責編:李依環、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