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海外留學生和他們的暑假故事

2019年08月08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志願者拍攝的肯尼亞稀樹大草原
  李沁歷攝

 

  庄凌(左二)和團隊成員在一起

  沈曉玲(二排中間)與支教伙伴

 

  與大自然親密擁抱

  姜在輝

  地 點:肯尼亞 南非

  關鍵詞:動物保育志願者

  “我們住在東非大裂谷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營地裡,夜晚溫度低,很多像鬣狗這樣的動物會靠近我們的營地。我們就在門口的安全區域生把火,席地而坐,頭頂是浩瀚的星空、四周是綠瑩瑩的動物眼睛。”在英國皇家農業大學讀大三的鄭琦,對探險、徒步和非洲這片神秘的土地充滿了興趣。

  大一暑假,她到肯尼亞稀樹大草原做野生動物保育志願者。那是她第一次去非洲,途中遇到的水牛、斑馬、疣豬、羚羊……都讓她感到無比新奇和震撼。

  瀕危物種羅氏長頸鹿是保育項目的重點研究對象,鄭琦的主要工作是追蹤和觀察長頸鹿的日常活動。“每一隻長頸鹿都被記錄在冊,有脖子斑紋的特寫照片來幫助我們識別長頸鹿,確定年齡與其他信息。”

  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工作,吉普車、望遠鏡、GPS定位儀和長頸鹿信息登記冊是鄭琦的“四件寶”。他們還負責移除有害生態的植物,並修建水池、收集雨水,讓路過的動物有水喝。

  暑假結束后,鄭琦意猶未盡。大二暑假時,她又申請了為期1個月的南非殘障人士馬術治療志願者,這與她學習的國際馬產業管理專業也有聯系。每天清晨,她都會早早地到馬房為馬匹“梳妝打扮”,主要是梳理鬃毛和尾巴。梳洗完畢后,給馬兒們一個大大的擁抱,互相熟悉並建立信任。之后,鄭琦會根據當天上午的時間表,為預約好的馬匹“穿戴整齊”——套上缰繩、備好馬鞍。一切准備妥當后,她會站在門口熱情迎接到來的孩子們。前來接受馬術治療的兒童,大多數在身心上受到不同疾病的困擾,鄭琦需要先幫助孩子們放鬆心情,再幫他們戴上馬術的頭盔、手套並換好馬靴。若是遇到了坐著輪椅來的孩子,她會更加謹慎和細致地接待。

  到了周末,鄭琦會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去“探險”,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險情令人至今想起來都后怕。

  一次,鄭琦和兩名英國志願者一起爬山看日落。那座山素以險峻著稱,3人下午4點半才到達山腳,天色已晚,但他們並不想放棄。走到一個岔口有兩條路可選:鄭琦選了雖長但相對好走的路,其余兩人選了短但比較危險的路。“我們說好到山頂碰頭,一路上我遇到很多下山的人,他們強烈建議我往回走,說天黑走山路太危險。我在決定返程時接到了另外兩名志願者的求救電話,他們被卡在一個小懸崖,上不去也下不來。”回憶起當時情景,鄭琦的語氣仍顯焦急慮,“我急忙跑下山找警察求助,警方找來熟悉山路、專門解救登山遇險游客的工作人員。當時天已經完全黑了,直到凌晨我們才全部安全下山。”現在回想起來,鄭琦仍覺得萬幸的是無人受傷,3人都覺得這種既冒失又危險的事再也不能做了。

  下個暑假鄭琦就要畢業了。留學期間的每個夏天,都是她大學時代美好回憶的重要組成。她有一個夢想,等機會成熟的時候,在老家湖北武漢開辦一家專門面向殘障人士的公益性馬場,那也算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難忘金色大廳那一晚 

  本報記者 孫亞慧

  地 點:奧地利維也納

  關鍵詞:鋼琴演奏

  李悅萌深呼了一口氣。坐滿觀眾的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不同於她的想象,整座大廳都金燦燦的,她看得清台下的觀眾,甚至連觀眾眼神中的真摯期待都清清楚楚地瞧見了。

  此刻似曾相識,卻是人生初嘗。自幼開始學習藝術,父母的本意是讓她修養心性。樂器店裡,李悅萌“點兵點將”,挑中了個頭最大的——一架鋼琴,這個大家伙在4歲孩子的世界裡算得上“宏偉”。未曾想,這條路堅持下來就是二十幾年的光陰。

  彈著練著,黑白鍵間的天分慢慢展露。李悅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又升入附中,高中畢業后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一路走來,諸多知名獎項傍身,舞台、琴鍵、音樂、掌聲……尋到了心之所向,練琴的辛苦便甘之如飴。

  “漸漸地,我確定了一件事:我在舞台上能夠得到的最多、能夠表現得最多,這最令我興奮。有人聽我彈琴,我能演奏出心中所想的音樂,這就是我所需要的舞台。”

  金色大廳不一樣,至少對她來說,與之前演奏過的音樂廳都不一樣。學琴這些年,她並沒想象過自己有一天會來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直到去年年底收到與維也納學院愛樂樂團合作的邀請,深埋心底的願望頃刻間破土而出。

  登台的日子是7月12日。9月就要步入研究生階段,於李悅萌而言,這個暑假注定熱烈又難忘。

  排練過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樂團成員親切友好,與樂團磨合順利,李悅萌唯一需要應對的是自己的心理壓力負荷。准備金色大廳音樂會的同時,她還要處理好本科畢業的有關事宜,為畢業音樂會排練不同的曲目。多線程交織,考驗著這個“90后”姑娘。

  那晚,曲目是她再熟悉不過的貝多芬“皇帝”協奏曲(《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該曲旋律從清澈悠揚到壯闊波瀾,堪稱德奧音樂體系中最重要的協奏曲。琴聲響起,緊張漸次退去,李悅萌手指輕盈躍動,耳畔隻剩下琴聲。琴聲飄過19世紀的維也納、萊比錫,沿著多瑙河緩緩流淌,飄至此時此刻。

  她說,圓滿完成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演奏后,情緒一直還算平靜。但她跟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卻突然哭了,“像是后勁上來了。”壓力緩釋,淚水沖出眼眶,她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為何掉眼淚,激動、喜悅、壓力、辛苦……“百味瓶”晃晃悠悠,總需要釋放的出口。

  夜色漸濃,李悅萌穿著演出服從音樂廳走回酒店,一路上不少人給她鼓掌、喝彩。她不知這是聽完她的演奏剛散場的觀眾,還是從服裝上判斷她是演奏家而熱情鼓勵的市民。無論哪種,這座城市對古典音樂的尊重都讓她難以忘懷,心中滿是感動。

  她說,她會堅持專注於古典音樂,不希望自己被外界干擾太多,那樣會變浮躁。

  演出結束快1個月了,但那一幕似乎還在眼前:落下最后一個音符,片刻,她像從沉醉的音樂世界中被喚醒。一點一點,聽到了,掌聲響起來了。

  如何花掉這25萬英鎊

  王玉瑩

  地 點:英國卡迪夫

  關鍵詞:海外實習

  “自從開始實習之后,我每天都在想同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把這25萬英鎊預算花出去。”

  庄凌目前就讀於英國卡迪夫大學戰略營銷專業。這個暑假他沒有回國,而是留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做實習項目。“項目內容是為一家還未上市的倉儲平台做營銷方案,和其它實習不太一樣,我們不用去公司上班,但需要定時向公司匯報工作進度。”庄凌介紹說,他們的實習任務就是要根據平台屬性,利用25萬元英鎊的預算,為它設計一套未來一年內使用的營銷策劃。

  實習正式開始前,學校安排每名同學都要參加團隊角色分析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分配組隊。雖然按測試結果組隊利於團隊全面發展,但客觀上造成了一些隊員之間並不熟悉、短期內難以“打成一片”的局面。“為了讓我們迅速熟悉彼此,學校委托一家團建公司安排了一整天的活動,組織大家一起玩需要團隊配合的游戲,效果挺不錯。”庄凌說。而在團隊分工方面,庄凌和他的同事們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由於要定時向公司匯報工作進度,考慮到語言交流的問題,我們推選組內一位英語較好並有工作經驗的印度同學成為小組組長,負責總結和匯報,其他人則依據自己擅長的領域負責其他工作任務。”

  完成團隊內部分工后,如何把這25萬英鎊“花出去”,成了庄凌和同事們最頭疼的問題。“這筆預算需要規劃一整年,每筆支出都要花在刀刃上。但我們很多留學生來英國還不到1年,對這裡整個市場行情缺乏了解,剛開始時的確感到無從下手。”

  實習時間隻有短短兩個月,平台的服務對象幾乎都是公司、企業,進行一手市場調查比較困難。考慮到這些因素,庄凌和同事並沒有直接設計問卷做調查,而是在前期參考已有的研究報告做了大量的數據分析。

  為了盡快做出策劃案,庄凌與同事幾乎每天都聚在一起開會討論,他認為每天這樣的“頭腦風暴”十分重要。“我們做的畢竟是團隊項目,每天碰頭可以讓大家保持想法一致,防止有人掉隊。更重要的是,5個人一起想方案,效率會更高。”

  團隊合作,意見分歧總是難免。一次,庄凌的兩名同事就因優劣勢分析法(SWOT)的呈現方式而僵持不下,后來經過組內討論,決定使用表格呈現,並在表格后添加文字注釋以方便客戶理解。通過這次團隊合作,庄凌也漸漸意識到,在工作中不應囿於情面而不願站出來表達,該講出自己意見和看法時不能猶豫。“如果大家都不發表意見,就會拖慢整個團隊的進度。開會討論的效率也會降低,不利於項目推進。”

  到現在,庄凌的實習已經進行了1個多月,熬夜和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這是我第一份國外實習,我非常重視也特別想把這個項目做好。可得把這筆錢用好啊!”庄凌笑著說。

  “我愛你,老師!我們會想念你!”

  郭 煜

  地 點:中國雲南

  關鍵詞:山區支教

  去年暑假,沈曉玲去雲南當上了一名山區支教老師。

  沈曉玲目前在英國曼特斯特大學就讀數學與金融專業,去年暑假,她報名參加了由中國留學生愛心基金會組織的留學生暑期支教項目。

  “我在英國讀大學的時候,就很羨慕國內的同學可以參加多種多樣的支教活動。”沈曉玲說。“因為我很喜歡和小朋友待在一起,希望有一天也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因此,在朋友圈看到關於支教志願者的招募信息后,沈曉玲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在順利通過面試后踏上了支教之旅。

  支教地點是雲南省南澗縣無量山裡的發達小學。為期兩周的支教剛開始時,沈曉玲並不習慣:“山上學校的基礎設施較差,洗澡也基本是用冷水,而且我們的學校還是旱廁,夏天味道較大。”沈曉玲說,但她清楚自己來到這裡的原因和使命,她讓自己用最快的時間適應當地的生活。

  教好孩子們語文和數學的同時,沈曉玲和她的同伴還開展了名為“一公斤盒子”的課程和職業認知規劃課程。支教志願者可以結合自身特長開設課程,幫助孩子培養生活技能、提升人文素養和社會認知。“我們的隊長當時還帶了20多支豎笛過來,教授孩子們基本的豎笛吹奏技巧。”沈曉玲說。

  兩周支教時間接近尾聲,沈曉玲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教結束的前一天晚上。那晚,支教成員正在辦公室開會,有個孩子故作神秘地前來,將團隊所有人帶到了教室。沈曉玲回憶說:“在從辦公室到教室的路上,孩子們不停地給我們撒著花瓣。我們走進教室時,原本漆黑一片的屋子突然亮了燈。孩子們請我們快快坐下,他們站在講台上開始了文藝表演。”教室的黑板上,寫滿了所有老師的名字,孩子們還認真地寫下了“我愛你,老師!我們會想念你”。

  “當演出結束、所有歡聲笑語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我們所有人都哭得止不住,還有一個小男生獨自默默地趴在陽台上掉眼淚。這是我最難忘的一晚。”沈曉玲動情地說。

  沈曉玲說,現在還有不少人並不理解支教,“隻有親身經歷過支教的人才最有話語權。我們都是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裡,孩子們也很快樂。我們有位隊長為了參加支教項目,最后甚至放棄了去銀行工作的機會。”

  今年8月底,沈曉玲將開啟她的第二次支教之旅,地點沒變,不同的是,這次她將與新的團隊成員合作。“我希望孩子們還能記得我,希望能給他們帶去新知識。我要同我的新隊友一起努力,以不辜負孩子們。”沈曉玲堅定地說。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底圖來源網絡)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