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霞客”路 尋文化根 港澳台學子研學金華山

圖為參加研學的港澳台學子走在當年徐霞客游金華山的古道上。吳俊鵬/攝
39名港澳台地區高校青年學子近日冒著酷暑入駐金華山鹿田村,參加由金華市港澳辦、金華市台辦、共青團金華市委、金華山旅游經濟管委會共同舉辦的“港澳台學子走進金華山”活動。
領略祖國壯美山河
“金華山色與天齊,一徑盤紆盡石梯。”金華山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觀、名人古跡、宗教、旅游於一體。唐宋時期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都留有重要詩篇。呂祖謙和“北山四先生”入選曲阜孔廟,供后人敬祀。明朝徐霞客游金華山后寫下4000余字的長篇游記。
金華山還是集儒、釋、道三教文化為一體的“仙山福地、名人沃土”,也是黃大仙得道成仙之地,葛洪《神仙傳》和《金華府志》等對這些內容都有詳細記載。黃大仙文化上世紀初南延到廣東,然后傳至香港。如今港澳台地區黃大仙文化熱已成為根植於民間的文化現象,世界各地的黃大仙祠都自稱“金華分跡”,尊奉金華山為黃大仙祖庭。
帶隊參加本次活動的香港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王瑋說,金華山人文薈萃、聞名遐邇,這次港澳台學子走進金華山活動,就是要讓學子們親身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壯美山河,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的價值營養,為他們將來多彩的人生啟航助力加油。
奇妙深刻的文化尋根
為深化與香港、澳門以及台灣地區青年之間的人文交流,增進兩岸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認同,金華市自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了四季“港澳台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港澳台近百名優秀青年學子來到金華山與金華古村落,就讀於大陸高校的港澳台青年代表也積極參與其中。
“面對面的融入式體驗,讓人驚喜地感受到,這是一場奇妙而深刻的文化尋根之旅。”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碩士李思琦對此深有感觸:“港澳台學子的系列活動不僅是推廣當地傳統文化的窗口,更是聯結兩岸同胞的重要橋梁。”
金華市圍繞“僑仙故裡·文化福地”等主題,推出重走《徐霞客游記》中的金華古道、體驗葉聖陶筆下的金華雙龍洞、欣賞黃賓虹筆下的丹青美景、領略人民音樂家施光南描繪的“希望的田野”、欣賞“東方莎士比亞”李漁開創的戲曲之境等系列活動。
做弘揚中華文化的使者
坐落在本次活動舉辦地鹿田村的鹿田書院始建於北宋,南宋時金華學派開浙東學派先聲,而鹿田書院是其重要基地。新世紀以來,“中國金華·黃大仙文化研討會”的舉辦,標志著黃大仙文化研究正式從“傳說”上升到“文化”層面。
來自香港教育大學的張佩姍在校攻讀專業是大中華文化研究,她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堅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信心,做傳播弘揚中華文化的虔誠使者。台灣科技大學學生李徐升兩度來金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甚至影響了他的人生規劃。“特別是金華電商發展迅速,讓我有了向‘文化+電商’方面發展的想法,希望借助兩岸的聯系,幫助發展台灣電商。”
金華市副市長邵國強說,希望港澳台學子實地體驗感受,像徐霞客一樣愛上金華。也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增進金華與港澳台地區的交流與友誼,把底蘊深厚的“金華故事”傳播到港澳台地區及世界各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8月06日 第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