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栗子
2019年08月05日07: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2017年3月,我趁著休年假,和母親採取自由行的方式去日本旅游,先后到了名古屋、東京、京都幾個城市。由於我們每到一處都選擇住在社區民宿,與當地居民近距離接觸,對他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有深度了解,所見所聞,點點滴滴,至今仍歷歷在目。

那天,我們在名古屋機場下飛機后,一走進機場大廳就發現一排擺放整齊、顏色標識不一樣的垃圾箱,每個垃圾箱上都印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韓文,分別寫著:紙杯、可燃物、塑料類。母親提醒我,在日本扔垃圾是要分類的。我口裡雖然應允著,但心裡卻不以為然。

從名古屋機場出來后,我們乘坐新干線火車到東京,在東京地鐵站也看到一排擺放整齊、顏色標識各異的垃圾箱。我心想,日本真是一個管理細致的國家,連垃圾箱都擺放整齊劃一。正想著,忽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一個老婦人從地鐵車廂裡走出來,手裡拎著一個白色塑料袋,走到垃圾箱邊,將塑料袋裡的垃圾分別扔進不同的垃圾箱裡,然后再把塑料袋疊好,放進隨身的包裡。這一幕出乎我的意料,讓我大為感慨,我扭頭對母親說,看來在日本真的是分類扔垃圾的,咱們可不能亂扔了!

走出地鐵站,我們拉著行李箱,沿著社區街道步行,找到在網上通過中介預訂的民宿入住。在民宿房間裡,沒有見到房東,但房東留在桌子上的的一張字條讓我們如見本人、印象深刻。那張字條是用中、英、日文寫的,提示租客入住后,要注意垃圾分類的處置方法,具體分為五類,處置后要分門別類放到民宿陽台的垃圾桶中。字條最后特別強調,由於分類方法很復雜,如果看不懂或沒學會,就請把垃圾留在屋內,不要處置,由房東幫忙分類處理,否則的話,房東會因垃圾分類處置不當而被罰款。

入住東京民宿后,我們入鄉隨俗,先在附近便利店買了一個塑料袋,以備出門游玩裝旅游垃圾用,然后就每天早出晚歸,除了觀光旅游景點,就是走街串巷逛路邊店、進菜市場、吃社區早點、買超市用品等。幾天下來,我們耳聞目睹並切身感受到了在日本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民眾的自覺行為,與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主要特征有三:

一是垃圾分類細致嚴苛。按照民宿房東留的字條提示,日本日常生活垃圾分為資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型垃圾和有害垃圾五類,每類垃圾之下又細分為若干具體小項。其中,資源垃圾包括報紙、雜志、紙箱、飲料瓶、牛奶盒、舊衣服、布類等﹔可燃性垃圾包括廚房垃圾、塑料產品、橡膠產品等﹔不可燃性垃圾包括金屬制品、小型電器、碎玻璃、易拉罐等﹔大型垃圾包括電視、空調等家電和桌椅等舊家具﹔有害垃圾包括電池、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最讓人頭疼的是具體分類操作中還有一些近乎苛刻的規定,如,一個香煙盒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紙,裡面鋁箔是金屬,要拆分三類丟棄﹔一個飲料瓶標簽是塑料垃圾,瓶蓋是不可燃垃圾,瓶子本身是資源垃圾,也要拆分三類丟棄。我感覺,在日本垃圾分類真是一件很燒腦的事情,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門技術。

二是垃圾回收嚴守規則。在我們入住民宿的牆上,房東貼有一張分類垃圾回收時間表,上面標明每天回收垃圾的種類各不相同,要求居民在當天早晨8點前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不能錯過時間,否則就要等到下周。我注意到,那些我們看來可以賣錢的書報、紙箱、礦泉水瓶子等可回收資源垃圾,在日本沒有拾荒者撿拾,也沒有廢品收購站收購,隻有政府專門機構負責收回處置。所以,每到資源垃圾投放日,我們清晨走出民宿,總能看到街道路旁的居民住宅門口,堆放著捆好的書本、報紙、紙箱和裝滿礦泉水瓶子的塑料袋,等著政府配置的專門垃圾車拉走。而那些電視、冰箱、洗衣機和自行車等大件物品,在處置時必須先打電話給大型垃圾中心或者進行網上申請,預約回收日期,接著去便利店購買大件垃圾的處理券,在回收日當天把處理券貼到大件垃圾上,放在指定地點。對此,母親曾幾次感慨說,這裡沒有收廢品的,要在咱們那兒早就被撿破爛兒的收走了。

三是垃圾利用科學有方。日本的垃圾處理站叫做資源循環站,在那裡有專人對回收的分類垃圾進行再篩選。他們將馬上能再循環利用的二手書、二手電器、二手衣服等挑出來,分送到專門的二手物品流通渠道﹔然后將可以被大規模回收利用的物品進行分類處置,譬如,將報紙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將飲料容器分別送到相關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將廢棄電器送到專門公司分解處理﹔將可燃垃圾送到發電廠發電,燃燒后的垃圾渣作為肥料﹔將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后用作填海造田的原料。我和母親去東京最大的水產市場——筑地市場,那裡人流和物流非常大,但管理井然有序,地面沒有污水,沒有垃圾,就連免費公廁都非常整潔,這在我們國內的水產市場是做不到的。更讓我驚奇的一個細節是,這裡公廁提供的免費衛生紙上,打印著一行小字:“這些衛生紙都是利用回收的車票做成的。”讓人不得不感嘆日本的垃圾回收利用真是細致入微。

我問日本的房東:為什麼垃圾分類在我們看來如此“變態”,日本人卻樂此不疲呢?他告訴我,其實日本人對近乎偏執的垃圾分類做法,最初也是苦不堪言,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有著他們獨到的法律環境和社會背景,特別是他們注重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就有專門的垃圾分類游戲、垃圾分類體驗教育,教小孩如何識別各種垃圾的種類,告訴他們應如何丟棄,培養他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上小學后又開設專門的社會學科,有關教育活動分布在生活、科學、道德等課程中,並組織學生參觀垃圾工廠的分類回收,讓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意識從小就在心裡扎根,幾十年下來,已經根深蒂固,成為常態。聽了房東的一番話,我恍然大悟,日本垃圾分類之所以能成為民眾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自覺行為,依賴的不僅是先進的技術和發達的科技,更是全民從小養成的對環境和資源的敬畏、真摯的情感和高度的自覺自律性。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