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海外學子談在國外看病那些事兒

2019年07月22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海外學子:國外看病那些事兒

俗話說“看病方知健是仙。”若不幸生病,少不了要經歷到醫院排隊挂號、買藥、吃藥等程序。如此折騰下來,讓不少人“談病色變”。那麼,留學生在國外生病,會有什麼故事?聽聽他們的分享——

英國看牙記

吳思穎

回想剛入學時的看牙經歷,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讀研的蔡幸君坦言“真的特別心酸”。

蔡幸君至今記得,當時是一個周末,她去倫敦海德公園玩。吃完隨身帶的面包,突然發現牙缺了一塊。因為是剛開學,蔡幸君對英國的醫療系統幾乎沒有了解,隻知道在入學時,學校要求每個留學生購買了海外留學生醫療保險,但她不知道看牙是否屬於醫療保險的范疇。去哪看牙?該從哪兒著手?蔡幸君一無所知。

無助之下,蔡幸君的韓國室友告訴她,可以去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就醫點咨詢。可讓蔡幸君哭笑不得的是,幾天后,她回到謝菲爾德市到學校附近的NHS就醫點向那裡的工作人員闡明自己的情況后,工作人員讓她撥打電話111(英國非緊急醫療救助電話)再次進行咨詢。

“那時候我剛到英國,幾乎聽不懂工作人員問的問題,隻能連猜帶蒙地用英文回答是或否。”當時的蔡幸君十分無奈。本以為這通電話可以安排她看診,沒想到聊到最后,工作人員又報出一串數字,讓蔡幸君咨詢離她較近的一個NHS的牙科就醫點。

當蔡幸君撥通之前工作人員提供的電話后,對方卻告知她牙醫出差了,要1周后才能回來。“她讓我在下周同一時間打電話過去看能不能預約到時間,當時感覺太心酸了。”蔡幸君說。

據蔡幸君介紹,在英國,能歸到NHS的牙科診所很少。如果不能預約到NHS牙科就醫點,就隻能選擇到私立牙科診所看診。

萬般無奈之下,蔡幸君最終選擇到學校附近的私立牙科診所看牙,但也隻能預約到4天后就診。“終於看上牙的時候,10分鐘就檢查完了。又預約了1周后補牙,花費175英鎊。”蔡幸君說。

在加拿大看急診

郭 煜

“我覺得還好吧,畢竟在國外生活了4年,看病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劉麗(化名)今年6月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系畢業,說起當初在國外看病的經歷記憶猶新。

劉麗告訴筆者,她留學所在的卑詩省要求每個人都購買醫療服務計劃(簡稱MSP),費用為每月37.5加拿大元,辦理成功后,會得到一張個人專屬的醫保卡,到醫院看病需要出示該卡。

回想起第一次到醫院就診的經歷,劉麗仍然覺得無語。“我第一次進醫院是因一塊很小的雞骨頭卡在喉嚨裡。”劉麗說,“護士為我登記各種基本信息、測量完體溫后,便讓我在等待室等候叫號。這一等,便是3個多小時。倒是整個治療過程很順利,雞骨頭很快就被取出來了。”

在急診室,劉麗注意到,急診叫號並不是按照排號順序,而是按照病情的輕重緩急。“之前,我朋友看急診時的症狀是胸痛加嘔吐,登記完沒多久就被叫號了。我的病症輕微,所以等候時間較久。”劉麗說。

盡管在加拿大的第一次看病經歷讓劉麗印象深刻,但她覺得卑詩省的醫療福利不錯。“一般看急診都不需要花錢,還可以享受免費打HPV九價疫苗等福利。”

周末生病隻能靠熬

吳思穎

“一言難盡。”正在韓國公州大學就讀的郝艷茹回想起自己在韓國的看病經歷,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記得當時是一個周五,我發現嘴有點歪,便懷疑自己‘中風’了。但到了醫院才發現,醫生們下午下班很早,且很多醫院周末都休息,並不接診。”

心急之下,郝艷茹的男友決定帶著她從公州到大田跨城看病。當她和男友到達大田的醫院時,醫生告訴他們治療她症狀的醫生那天不上班。“雖然醫院周六下班時間早,但周日上班的醫院卻非常少。沒辦法,我們隻能返回學校,在家裡等。”郝艷茹說。

最終,郝艷茹隻能忍著不適熬到了周一,到一家私立醫院就醫。“當時感覺太無助了,尤其女孩子還愛美,真是焦慮。”郝艷茹說。

被蜘蛛咬傷的尷尬就醫經歷

劉紫雯

許曉雨就讀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留學這幾年,除非是緊急狀況,一般她很少去醫院看病。“因為除非是特別嚴重的病,醫院會盡快安排治療。如果只是普通感冒發燒要預約很久,不如自己吃藥。” 許曉雨說,“在澳大利亞,基本上大家都有相對固定聯系的全科醫生,相當於家庭醫生,時間長了,醫生和病人也都熟絡了。”

一次外出游玩時,許曉雨不小心被蜘蛛咬傷了腳踝。“當時沒什麼感覺,但是過了幾天腳踝就變得紅腫,又痒又疼。”因為咬她的那隻蜘蛛是體型稍大的黑蜘蛛,所以許曉雨非常害怕,便去找自己常聯系的鄭醫生,“雖然傷口不大但又痒又疼,我懷疑是不是中毒了,也想到自己是不是時日不多了。”

“一進鄭醫生的辦公室,我就開始嚎啕大哭。鄭醫生先被嚇了一跳,后來查看傷口后說:‘沒什麼事,擦點藥就好了’。”說到這,許曉雨忍不住笑了,“鄭醫生當時准備了各種醫療器械,結果是我有些大驚小怪,當時真是覺得太尷尬了。”

從被叮囑多喝水到住院治療

劉紫雯

艾娃(化名)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研期間,不幸患上了膿毒症。“復活節假期時,我回北京面試。在從北京回愛丁堡的飛機上,我開始發燒。”但到達愛丁堡的當天是周六,艾娃要就診的社區診所不上班,而要轉去醫院也需要社區診所開具証明。無奈之下,艾娃隻好等到周一。

兩天后,艾娃才順利就診,雖然吃了社區診所開的藥,但依舊高燒不退,並且還伴隨抽搐。她不敢再拖下去,便和朋友一起搭乘出租車,請司機幫忙送到任意一家醫院。“司機直接把我們拉到愛丁堡皇家醫院(公立醫院),由於不是從社區診所轉入的病人,門診醫生對我的病情不了解,我和朋友隻好借助詞典描述症狀。”艾娃說,門診醫生給她做了基本檢查后,開了退燒藥和消炎藥。“醫生同時叮囑我多喝水。回到宿舍后,我感覺情況更嚴重了,隻好和朋友再度回到醫院。”

這次到醫院后,醫生立刻安排艾娃住院。“最開始我住在急診病房,凌晨3時護士把我轉到了腎移植病房。我當時特別害怕,以為自己的腎臟出了問題。” 在腎移植病房住院的第一天,艾娃做了一系列檢查后,打了點滴。“周四早上醫生查房時告訴我,他們一開始懷疑我是尿毒症,但看到檢查結果,發現是虛驚一場。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最后確診我患的是膿毒症,也就是全身性感染。”

雖然治療過程艱辛,但艾娃表示,當地醫院的福利很好。“每天晚上,護士都會送來隔天的菜單,第二天會根據你的勾選把餐點送到床前。醫護人員的態度也很好,晚上抽血時,護士還會陪我說話。”艾娃說。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