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睡眠不足是在透支未來

浙江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小學監測結果近日發布。結果顯示,浙江小學生雖然學業總體表現優秀,但存在高層次認知能力不足、缺少體育鍛煉、睡眠時間少等問題。其中,50%以上學生每天睡眠不足9個小時。
“50%以上學生每天睡眠不足9個小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是因為根據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准》,“家校配合保証每天小學生10小時睡眠時間”。按照這一標准,浙江半數小學生睡眠時間是不達標的。
根據網友留言來看,大家似乎覺得孩子能睡夠9小時就已經很知足了,10小時倒是有點奢望。可見大家對小學生應睡足10小時的標准並非全部知曉,對於睡眠不足的危害也不甚明了,更反映出在這部分網友的家庭中,孩子睡眠時間不達標或是常態,否則也不至於對此則新聞見怪不怪了。
小學生每天睡足10小時,不只是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恢復體力精力,更是確保他們健康發育成長的必要條件。不少家長存在這樣的誤區,孩子睡眠不足大不了就是第二天上學打打瞌睡罷了。其實不然,長期缺少睡眠的小學生身心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等,甚至影響大腦的進一步發育。
要想解決小學生睡眠不足的問題,首先就得找到“病因”,方可能對症下藥以達藥到病除之功效。那浙江半數小學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時,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准》規定“家校配合保証每天小學生10小時睡眠時間”,可見確保學生睡眠時間充足,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任務,如今目標沒達成,板子隻打一方顯然有失公允。現實原因也的確指向這兩方,即學校與家庭皆存有一定問題。
監測結果顯示,周一到周五,隻有41%的學生作業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內。那說明學校在布置家庭作業方面還存在超量的現象,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過長,勢必就會壓縮學生的睡眠時間。
而“四年級學生中,未參加過校外補習班的僅有40%,7%的學生每周校外補習8個小時及以上”,則表明在導致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上,家庭或是最主要的責任方。當下,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門均發文控制學生在校時間、作業量,為學生減負。可教育部門、學校所減下來的負擔,都由家長通過報課外輔導班的形式給補回來了,甚至負擔較之從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現在這些小學生的家長幾乎都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依賴電子設備以及晚睡早起已成為他們的常見習慣。這樣的家庭氛圍,也容易導致孩子過早接觸電子設備和整個家庭包括孩子的作息時間不夠規范,而且往往是偏晚休息。
小學階段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升學壓力,再加之種種減負文件的規范,學校方面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弱。因而,要保証小學生每天睡足10小時,關鍵還在於家庭與家長。家長必須要扭轉錯誤的觀念,小學的確是打基礎的階段,但比基礎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否則一切皆是空談,而充足的睡眠又是確保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是場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鬆。通過大肆報班以及不合理延長孩子學習時間,甚至犧牲睡眠時間的方式來提升孩子學習成績,其實是在透支他們的未來,如此或許能快人一步,但在漫長的馬拉鬆賽道上未必能堅持到終點。愛孩子,不妨就從為他們創造一個能睡足10小時的家庭環境開始。(夏熊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