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海外“花式”課堂 學子新鮮難忘

2019年07月04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海外“花式”課堂 學子新鮮難忘

  馬志山(左一)與導師納希德·阿爾沙拉維(左四)參加二〇一九中國駐亞歷山大總領館新春招待會。

  孫瀅坼(左一)與小組成員在漢江邊。

  留學海外,學子有機會體驗不同的課程模式和學習方式,感受不一樣的課堂氛圍。有趣的“戶外課堂”、課堂討論中的思想碰撞、授課老師的關懷與照顧……都是學子留學之路上難忘的記憶。

  交流實踐

  “戶外課堂”花樣多

  對學子來說,一些別出新裁的上課方式在給他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令其印象深刻。

  孫瀅坼在韓國嘉泉大學攻讀朝鮮語專業,這學期的韓國文化閱讀課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為了讓我們與韓國同學交流、更充分地體驗韓國文化,設置了非常有意思的課堂項目。”她說。授課老師選擇了一些能夠展現韓國文化的代表性地點,如民俗村、景福宮、國會議事堂等,由學生組成一個個小組,從中選擇景點,以組為單位出游,開展交流活動並記錄整個過程。最后將探訪內容、收獲與感想以課堂報告的形式呈現,作為期末成績的考核依據。

  當時正值四月,櫻花盛開,孫瀅坼的小組決定前往國會議事堂和櫻花慶典。她說:“櫻花大道旁邊就是漢江,兩位韓國組員還給大家買了啤酒和薯片,我們一起坐在漢江旁,邊吃邊聊,氣氛融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很多韓國當地的習俗和文化,這與課堂教學是不一樣的。”從出發前准備、活動中記錄,再到活動后制作課堂報告發言稿,均由小組成員協作完成。這次“戶外課堂”結束之后,孫瀅坼和小組中的兩名韓國同學成了好朋友。制作課堂報告時,韓國同學會幫她糾正用詞和語法錯誤。“我們的這份報告拿到了很不錯的分數。”孫瀅坼笑著說。

  亦師亦友

  課堂生動又親切

  留學在外,遇到一位關懷備至的老師,也會讓學子的海外課堂變得溫暖而親切。馬志山在埃及亞歷山大大學讀完阿拉伯語言文學專業碩士之后,繼續在該校攻讀博士。他最敬愛的就是自己的導師納希德·阿爾沙拉維——一位60多歲的學者。“她不僅有學識,還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交流時,她習慣叫我們‘孩子’,而且也真如關心孩子一般關心我們。”馬志山說。

  若是有中國學生生病了,她會擔心學生去醫院溝通不方便,礙於自己腿腳不便,便請自己的助教陪著一同去醫院。“在課后,她常問我上節課聽懂了多少。當我提出對於某一部分的疑惑時,她會提示我思考的方向,還叮囑我:如果還是弄不懂,下節課一定要問她。正是因為她的循循善誘,讀博士時我依然選擇她做我的導師。”馬志山說。

  “乒乓球課老師像我們的‘大朋友’,經常買零食‘獎勵’我們。”孫瀅坼說,老師會在乒乓球桌上放置4個紙杯,如果學生能把球打進杯子,就可以收到‘零食獎勵’。“其實學生並不是為了零食,只是這種方式很有趣,能調動我們的積極性。”她說。有的同學動作不夠標准,老師會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並一對一地指導練習,他非常有耐心,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演示和指導動作,直到他們領悟為止。

  思想碰撞

  討論課收獲滿滿

  不少學子提到,常能碰撞出思維火花的課堂討論讓他們印象深刻、收獲頗多。馬志山說,在一堂中埃關系課上,他突然被老師邀請到講台上進行演講,主題是關於東西方文化間的影響。這門課程以往都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這是他第一次站在講台上即興表達自己的觀點。由於緊張,他出現了一些語言表達上的錯誤,但最后老師仍然肯定了他的觀點,並對他沒涉及到的方面做了補充。“課堂上有中國學生,也有埃及學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討論同一個主題時常常會碰撞出火花。”馬志山說。

  孫然在英國杜倫大學攻讀市場營銷專業,學習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研討會環節。老師提前布置任務,學生課后自行收集相關資料,上課時在老師的主持下進行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也可以反駁其他同學的觀點,最后再由老師總結討論內容。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市場營銷策略課,討論內容是“為何超市要定時調整貨物擺放位置”和“為何麥當勞豎著排隊而星巴克橫著排隊”。由於話題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學們各持己見,發言非常積極踴躍,后來甚至開始了激烈辯論。“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聽老師講授知識,也是在鼓勵我們勇於表達自己觀點,鍛煉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孫然說。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