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德中幼兒教育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2019年07月01日10:3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郝孟佳) 德中幼兒教育質量發展論壇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舉辦。德國柏林教育質量研究所所長沃爾夫岡·蒂策認為,把政府指導綱要貫徹到幼兒教育工作當中,還需要合適的方法和工具,才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實際效果。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蘇婧表示,我國教育步入了以質量為核心的新的發展時期,這也是我國幼兒教育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必須遵循的發展方向。蘇婧認為,必須把“尊重教育規律”貫注於教育體系,並引用庄子“乘物以游心”的理論,教育要最大限度地順應自然規律,在幼兒教育領域,要真正確立以幼兒為中心的質量意識。

“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質量是教育的根本,沒有質量的教育等於沒有教育。”蘇婧表示,教育的本質是提高生命的質量和生命的價值,而管理的本質在於激發和釋放每個人的善意。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孫進表示,入園時期處於幼兒重要的人生過渡階段,也是德國幼兒園教育質量建設與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他對柏林入園適應模式和慕尼黑入園適應模式中的幼兒適應階段進行了比較和探討,總結出入園適應可分為五個階段,即:准備階段、相互認識階段、獲得安全感階段、建立信任階段及最后的總結階段。他說,科學的入園適應可以有效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幫助家長、孩子和教師有充分的時間相互了解,也為家長提供了全方位了解幼兒園工作的機會,能有效促進家園合作。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及碩士生導師張興利針對兒童早期精細動作與認知發展的關系展開了全面討論,從而引出“心靈手巧”還是“手巧心靈”的教學思考。張興利認為,幼兒的成長發展是螺旋式的,應該以“敏感性原則”為前提,保護以及提供幼兒的成長契機。此外,張教授還對0—6歲幼兒入學准備的發展目標進行了系統性總結,即認知和一般知識、學習方式與習慣、情緒與社會性、身體健康和運動技能、語言能力等五大發展目標。她用深入淺出的心理學與腦科學專業知識和豐富的互動游戲與參會老師們進行了良好的溝通,激發全場人員的參與熱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德國柏林教育質量研究所中國區總代表魯玉峰說,此次關於幼兒教育質量的交流能讓德中兩國幼教領域的“工匠精神”碰撞出更多火花,為幼教教師提供更科學的理念,幫助一線教師掌握更好的方法和工具,在未來能夠真正做到“利器在手,質量無憂”。

據了解,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德國柏林教育質量研究所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園長、教師、媒體和出版機構的一百二十多人參加了論壇。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